第234章 曙光与新的挑战

老张头用粗糙的手掌轻轻摩挲着药瓶,眼眶湿润:成了就好,成了就好啊!这些天总算没白熬!

雷师傅摘下眼镜,用力揉了揉发红的眼睛,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马厂长闻讯赶来,看到流水线上源源不断产出的合格药瓶,激动得连连说好:太好了!太好了!我这就让办公室向地区和县里报捷!

生产线一旦打通,后续的量产便顺理成章。玻璃厂开足马力,实行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食堂按照常县长的指示,准备了可口的加班餐和夜宵。工人们虽然面带疲惫,但个个精神饱满。

老王,你这班产量又创新高啊!

那是!这可是救命的药瓶,咱们多生产一个,就能多救一个人!

十万只药瓶的任务,如同一个被不断攻克的堡垒,数量在每日的报表上稳步攀升。车间的黑板上,距离完成任务还差XXXX只的数字每天都在刷新。

就在药瓶生产任务进入平稳有序的冲刺阶段时,一天下午,王超正在办公室核对生产进度报表,马厂长拿着一份文件走了进来,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

王超啊,药瓶的任务我们完成得很出色,地区和县里都给予了高度评价。马厂长将文件放在桌上,这不,新的任务又来了,不过这次,算是甜蜜的负担

王超接过文件仔细阅读,这是县教育局和建设科联合发来的函件,内容是为了改善全县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特别是解决部分教室窗户老旧、透光不足的问题,县里决定启动一批学校的窗户改造工程,计划统一安装新的木质窗框并镶嵌玻璃。而玻璃的供应,指定由县玻璃厂负责。

这是大好事啊,马厂长。王超看完文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为学校安装玻璃,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这事做得有意义。

确实是好事,马厂长点头,需求量不小,而且对玻璃的尺寸、透光率都有明确要求,算是我们平板玻璃的稳定大订单了。不过......他指了指文件后面附带的初步需求清单,教育局那边经费也比较紧张,主要保障校舍维修和木工费用,所以希望我们在玻璃价格上能给予优惠。

王超立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这既是政治任务,也带着半公益性质。他略作思考,郑重地说:厂长,我认为我们应该全力支持。学校窗户亮堂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改善了,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我们厂现在产能上来了,成本控制也做得不错,在保证不亏本的前提下给予适当优惠是完全应该的。这也体现了我们厂服务地方、回馈社会的责任担当。

马厂长赞许地点头:你和我想的一样。这样,你先去厂办开个介绍信,明天就带着技术科和销售科的同志,去教育局对接具体事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我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