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的,就连皇帝都是出场没多久就挂了,难道说英年早逝就是乱世英杰的末路吗?
哎不对,其实这话也不绝对,我大瀚还有赵伏和周幸两个长寿怪来着!
周幸:人,就是要想得开、挺得住!!!
【其实要讲清楚这件事情呢,我们要把时间往回调一点,从太子陈兴还没有登基的时候说起。
当时前线的战报刚刚重回宫里,还是太子的陈兴很害怕,担心自己这么多年以来为陈国做出的贡献化为乌有,所以有了登基的想法。
但是你一个太子想要登基,那就必须等到先皇驾崩,然后在群臣的支持下登基称帝,这才是一个比较正规的流程。
那么太子陈兴现在满足这一点吗?并不满足。
首先就是陈安虽然昏过去了,但是没死。
再者就是群臣不一定支持自己,有可能陈安身死的消息传回来之后,群臣扭头去支持别的皇子了。
所以面对这样的不利局面,太子陈兴做出了一些特殊的手段,那就是伪造战报。
其实说是伪造也不是很恰当,因为他并没有伪造什么东西,他只是把前线的战报毁去了一部分而已。
前面的内容都没有动,太子陈兴只是把陈安昏死过去之后的战报给毁掉了而已。
这就等于说,陈国的朝廷得到的消息是陈安率领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山阴城下。
然后事情发生了变化,陈安被张阳的一篇檄文气的昏死过去,吴国的皇帝孙永率领援军赶了过来,击溃了陈军,到这儿就结束了。
往后的内容没有了,陈国的朝廷只收到了这样一份战报。
那么通过这份战报,陈国的朝廷就产生了误判,他们就认为是陈安个人的失误导致了大军的溃败,并且陈军的伤亡情况并不清楚。
小主,
我在这里要补充一句,大家不要以为后方给前线供应粮草,就能准确的知道前线的情况。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古代的前线将领谎报军情、杀良冒功的情况是很常见的,所以这时将领递上来的战报并不是那么可信。
而可信度最高的,就是皇帝本人用快马送回来的战报,也就是被太子陈兴做了手脚的这份战报。
所以陈国朝廷里的群臣能够相信的只有这份战报,从这份战报之中,他们就推断出前线大败了,陛下生死未卜。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吴国很有可能组织反攻,这个时候必须推举一位皇帝出来,担当重任。
而此时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太子陈兴!
于是乎,在太子陈兴的推波助澜之下,短短三日之内就举办完了继位大典,陈兴成为陈国的新皇帝。
在这之后,陈兴秘密派人送信给远在前线的皇帝陈安,讲述了前面说要尊陈安为太上皇的消息。
所以实际上这是要干什么呢?
这是要麻痹陈安,让他以为陈兴自己在朝堂之中已经很有威信了,以此来掌握主动权。
而事实上,这也确实奏效了,陈安基于我们前面提到的理由,选择了妥协,成为了太上皇。
但是这件事换到陈国臣子的视角里,那可就不一样了,我们现在来讲一下!】
[陈兴这哪是毁战报啊?这是断章取义界的天花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