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的司马懿,开始露出点锋芒了。曹丕要篡汉称帝,他举双手赞成;曹丕率军伐吴,他留守许昌,把后方打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连曹丕的陵墓选址、制度设计,都让他一手操办。《晋书》里说曹丕对他每与大谋,辄有奇策,简直把他当诸葛亮用了。
有个小故事能看出俩人的关系:曹丕伐吴时,司马懿留守,曹丕特意下诏: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意思是我不管去哪儿,家里的事儿全归你管。这信任度,堪比刘备对诸葛亮。
可司马懿这人,就算受宠也不飘。曹丕赏赐他良田美宅,他说臣无功不敢受;给他升官,他就推辞个三五次再接受。曹丕临终前,把曹叡托付给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还拉着司马懿的手说: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这托孤的场面,跟白帝城刘备托孤简直一模一样,可司马懿后来的操作,就跟诸葛亮差远了。
曹丕死后,曹叡继位,就是魏明帝。这时候司马懿才算真正独当一面,而他的对手,正是诸葛亮。这俩人的较量,堪称三国最精彩的智力对决,只不过司马懿的策略就一个字: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包围祁山。司马懿率军救援,却死活不出战。诸葛亮派人送了女人衣服嘲讽他胆小,意思是不敢打就回家绣花去。魏军将士气得嗷嗷叫,司马懿却乐呵呵地接受了,还问来使:诸葛丞相最近睡得好吗?吃得香吗?来使说:丞相事必躬亲,一天就吃几升米。司马懿转头就对部下说:诸葛亮快不行了。
果然,没多久诸葛亮就病逝五丈原。《晋书》里记载这场对峙: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帝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乃遣骨鲠臣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其实这出请战被拒的戏,多半是司马懿自导自演——他知道打不过诸葛亮,只能靠耗,又怕部下不服,就借皇帝的旨意为自己找台阶。
诸葛亮一死,司马懿在魏国的地位彻底稳了。曹叡给他加官进爵,封他为太尉,执掌全国兵权。可他还是那副老黄牛模样,平定辽东公孙渊时,他率军长途奔袭,灭了割据几十年的公孙家,回来却把战利品全上交,自己啥都不要。曹叡感动得不行,可他不知道,司马懿这是在为下一步动作攒人品。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危,把八岁的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和曹爽。曹爽是曹操的侄孙,仗着自己是宗室,总想排挤司马懿。他给司马懿封了个太傅的虚职,把兵权全揽到自己手里,还让弟弟曹羲、曹训掌管禁军,把司马懿逼得几乎没了实权。
这时候的司马懿,又开始装了——这次是装老糊涂。《晋书》说他称疾困笃,示以羸形,家里人说他连粥都喝不动了。曹爽不放心,派心腹李胜去探病。李胜说自己要去荆州当刺史,司马懿故意听错,说:你要去并州啊?那里靠近胡人,得好好防备。李胜纠正:是荆州。司马懿又说:哦,你刚从并州回来啊?
这演技,比七年前装瘫子还精进。李胜回去跟曹爽说:司马公快不行了,形神已离,不足虑矣。曹爽这下彻底放心了,天天带着兄弟和亲信出城打猎,把皇宫防卫搞得跟筛子似的。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曹爽带着曹芳去高平陵扫墓。司马懿一看机会来了,立马从床上蹦起来,披甲带刀,先占领武器库,再控制洛阳城门,最后以郭太后的名义下诏,说曹爽谋反。这就是历史上的高平陵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