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玉树起烟尘,翰墨堆中误国身。
万卷书焚肠内热,一生才误掌中春。
偏安未解金汤固,猜忌先磨骨肉亲。
最是荒唐亡国处,犹将笔墨怨天人。
“江陵城南偏西,天宁寺大殿佛像,向之虔诚膜拜,通灵祝告,如来赐福,往生极乐”,这是金庸先生经典作品《连城诀》的黄粱一梦,其中那批宝藏的主人,便是我们今天要聊的主角——梁元帝。
南朝梁的皇室基因里,似乎总带着点不务正业的文艺范儿。萧衍老爷子爱出家,萧纲是宫体诗扛把子,到了萧绎这里,直接把艺术细胞刻进了DNA——这位后来的梁元帝,刚出生就自带光环,《梁书》说他聪悟俊朗,天才英发,翻译过来就是:这小子打娘胎里出来就带着文曲星buff。
不过老天爷是公平的,给了他过人文采,却扣了他一只眼睛。萧绎小时候生了场大病,老爹萧衍心疼坏了,请来一堆御医会诊,最后还是没能保住他的左眼。按说少了只眼睛该自卑,可萧绎偏不,反而把这当成了特立独行的勋章。他读书能读到昼夜不辍,哪怕一只眼睛看不清,也能五行俱下,搁现在就是每分钟两万字的阅读速度,妥妥的学神级人物。
更绝的是他的收藏癖。别人家王爷囤金银珠宝,他囤书、囤画、囤古董。《南史》里说他聚书至十四万卷,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唐朝整个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巅峰时期也才八万卷。他还特别懂行,能对着一幅画点评出精髓,跟人聊书法能从钟繇说到王羲之,活脱脱一个行走的艺术百科全书。
但问题就出在这儿——一个满脑子都是笔精墨妙的人,偏偏生在了帝王家。萧绎二十岁就被封为湘东王,镇守江陵,手里握着兵权,却天天把精力花在与僚属置酒高谈,以文会友上。有次部将劝他整军备战,他居然翻个白眼:贼来有王僧辩在,我怕什么?活脱脱一副艺术圈的事,你们武将少管的傲娇样。
侯景之乱爆发时,整个南朝乱成了一锅粥。叛军攻破建康,饿死了梁武帝萧衍,把太子萧纲捆成了傀儡皇帝。这时候各地藩王都该起兵勤王,可萧绎偏不——他觉得这是个清理门户的好机会。
他的六哥萧纶在郢州拥兵自重,七哥萧纪在益州称帝,这俩人都是皇位竞争者。萧绎眼珠子一转,先派王僧辩去打萧纶,理由是萧纶私通侯景,其实就是看不得六哥声望高。《资治通鉴》里写得明白:绎以纶在郢州,逼己,乃遣王僧辩帅舟师袭之。结果萧纶兵败被杀,临死前骂他悖逆不仁,萧绎听了居然还冷笑:此乃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