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顼一当上皇帝,就开始大展拳脚。他先是处理了驻守在广州的欧阳纥 。这欧阳纥权势很大,陈顼担心他对朝廷有威胁,就征召他入朝。欧阳纥害怕了,在部下的拥护下反叛,发兵攻打衡州刺史钱道戢。陈顼派车骑将军章昭达讨伐欧阳纥 ,太建二年(570年)二月,在始兴将欧阳纥生擒,同月二十九日在建康将其斩首。这一下,岭南地区的士大夫都不敢再有反叛之心了。
在国内,陈顼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生产,还减免租税,让老百姓过上了相对安稳的日子。同时,他还整顿吏治,严厉打击贪污腐败,让南陈的政治风气有了很大改善。《陈书》评价他“帝之在藩,固以任寄为重,及升大位,克意克意励精,将雪旧耻。”陈顼确实有一番作为,南陈在他的治理下,国力逐渐增强。
陈顼在位期间,最让人瞩目的就是他的北伐行动。太建五年(573年),陈顼看着北齐内乱,觉得有机可乘,就计划讨伐北齐。这事儿在朝堂上引起了很大争议,公卿们意见不一,大多数人都不赞成北伐,觉得风险太大。
但镇前将军吴明彻坚决主张北伐,他对陈顼说:“陛下,此时不北伐,更待何时!北齐现在内乱不断,正是我们收复失地的好机会。”陈顼听了,觉得有道理,他对公卿们说:“我已经决定北伐,你们推举将帅吧。”大家都推举中权将军淳于量为领帅,可尚书左仆射徐陵却力挺吴明彻,他说:“吴明彻家住淮左,熟悉当地风土人情,且领兵作战能力在南陈无人能及。”都官尚书裴忌也同意徐陵的看法,还推举自己为副帅。
陈顼采纳了徐陵的建议,任命吴明彻为都督征讨诸军事,裴忌为监军事,率军十万人讨伐北齐。这一战,打得那叫一个精彩。吴明彻带着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下了秦州、石梁城、瓦梁城、阳平郡、庐江城等北齐土地,到太建六年(574年)十二月,基本收复了淮河、泗水流域。这可是南朝最后一次大规模收复失地,陈顼的威望也达到了顶点,史书都夸他“威加淮北,国势中兴” 。
可谁能想到,这只是昙花一现。太建九年(577年),北周攻灭北齐,统一了北方。陈顼一看,又动起了心思,他想从北周手里夺取徐州、兖州。于是,他命令司空吴明彻率军讨伐北周。吴明彻的军队抵达吕梁后发起进攻,北周的徐州总管梁士彦率军抵抗,结果被打败,只能据城自守,被吴明彻包围。
但这一次,陈顼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北周派来了援兵,吴明彻腹背受敌,只能带兵撤退。在撤退途中,又被北周徐州总管王轨包围,吴明彻的军队溃败,三万士兵以及吴明彻本人都被北周俘虏。这一战,让南陈损失惨重,之前收复的土地也全部丢失,陈顼的北伐梦彻底破碎。
北伐失败后,陈顼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看着自己辛苦经营的成果毁于一旦,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但他也知道,现在南陈已经没有实力再和北周对抗了,只能暂时求和。
太建十四年(582年)正月初五,陈顼突生重病,不久就病逝于宫中宜福殿,时年53岁。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人质到皇帝,他努力过,奋斗过,也辉煌过,但最终还是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陈顼死后,他的长子陈叔宝继位,就是那个着名的亡国之君。陈顼在位期间,还是为南陈做出了不少贡献,他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改革吏治,让南陈在南北朝的乱世里有了短暂的繁荣。
参考《南史》《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