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后唐双帝录:短命天子与末路猛将的血色轮回

这一哭,还真管用。城外的唐军大多是李嗣源的旧部,跟李从珂要么一起打过仗,要么见过他的勇猛,再想想李从厚的昏庸、朱冯二人的跋扈,心里顿时不平衡了。有几个将领带头喊:“我们跟节度使反了!杀回洛阳,清君侧!”

没过多久,五万大军倒戈了一半,王思同吓得连夜逃跑,凤翔之围一下子解了。李从珂趁热打铁,带着倒戈的士兵和自己的老部下,一路往洛阳杀去,沿途的守军要么投降,要么逃跑,根本没人阻拦。

李从厚在洛阳听说李从珂快到了,吓得魂都没了。他再也没心思当皇帝,连夜带着几个亲信逃出洛阳,往魏州方向跑。逃跑前,他还不忘把朱弘昭、冯赟叫来,哭着说:“都怪你们出的馊主意,现在怎么办啊?”

朱弘昭知道自己跑不了,回家就自杀了;冯赟想逃,刚出家门就被乱兵砍了头。可李从厚的麻烦还没完——他跑到卫州时,遇上了姐夫石敬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石敬瑭当时正带着兵往洛阳去,名义上是“勤王”,实际上是想看风向。李从厚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拉着石敬瑭的手哭:“姐夫,你快救我,李从珂要杀我!”

石敬瑭皱着眉头,心里盘算着:李从厚这皇帝肯定当不成了,我要是帮他,就是跟李从珂作对,不如卖个人情给李从珂。于是他假装安慰李从厚,转头就暗示自己的部将刘知远“处理”掉李从厚的亲信。

刘知远心领神会,当场就把李从厚身边的几个太监、侍卫砍了。李从厚吓得瘫在地上,看着石敬瑭,半天说不出一句话——他到死都没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最信任的姐夫背叛。

天成元年(公元934年)四月,李从珂打进洛阳,登基称帝,改元清泰。他没忘了那个逃跑的“前皇帝”,派人去卫州,给李从厚送了一杯毒酒。李从厚看着毒酒,哭着说:“我要是当初不调兵,不疑神疑鬼,是不是就不会有今天?”可后悔没用,他最终还是喝了毒酒,死时才二十一岁,当了不到半年皇帝。

《新五代史·唐废帝纪》里评价李从厚:“从厚为人柔弱,无谋断,在东宫,事皆决于左右,及为帝,朱弘昭、冯赟用事,而从厚不能制,遂至于亡。”一句话点透了他的悲剧:不是敌人太强大,是自己太窝囊。

李从珂登基那天,洛阳皇宫里热闹得很。他穿着崭新的龙袍,坐在太极殿的龙椅上,接受大臣们的朝拜,心里别提多得意了——想当初他只是个小兵,跟着李嗣源打仗,现在居然成了皇帝,这人生简直跟做梦一样。

可得意归得意,李从珂心里清楚:自己这个皇帝,坐得并不稳。

首先,他不是李嗣源的亲儿子,是养子。虽然五代十国不怎么讲究“嫡庶”,但“名不正则言不顺”,总有大臣在背后嘀咕他的皇位来路不正。其次,藩镇的威胁还在,尤其是姐夫石敬瑭——这家伙手里有兵,还跟契丹有勾结,看着就不是善茬。最后,朝廷没钱——李从厚逃跑时,把皇宫里的珍宝差不多都带走了,现在国库空空如也,连士兵的军饷都发不出来。

李从珂思来想去,觉得先解决“钱”的问题最要紧。他召集大臣们开会,说:“现在国库空虚,士兵们打仗辛苦,咱们得想办法凑点钱,给士兵发军饷。”

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没人说话——谁愿意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李从珂见状,干脆自己带了个头,把皇宫里剩下的珠宝、绸缎都拿了出来,还让皇后、妃子们也捐点私房钱。可这点钱远远不够,李从珂急了,下了一道圣旨:让洛阳城里的官员、富商都“自愿”捐款,要是不捐,就派兵去抄家。

这一下,洛阳城乱了。官员们哭穷,富商们藏钱,有的甚至假装上吊,就为了少捐点。《旧五代史·末帝纪》里记载:“帝令京城士庶助军,百姓皆苦之,多有亡窜者。”意思是李从珂让京城的百姓捐钱助军,老百姓都苦不堪言,很多人都逃跑了。

好不容易凑够了军饷,李从珂又开始琢磨怎么对付石敬瑭。他知道石敬瑭有野心,可又不敢直接动手——石敬瑭的河东军战斗力强,还跟契丹关系好,真打起来,自己不一定能赢。

于是,李从珂又想起了李从厚的“老办法”——调兵。他下旨,把石敬瑭从河东调到郓州。他以为石敬瑭会像自己当初那样,要么乖乖听话,要么起兵反抗,到时候自己就能名正言顺地收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