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重视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在他的统治下,金朝的农业生产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增加,百姓的生活也逐渐稳定下来。
然而,这些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推行过程中,由于一些政策执行不当,加上战争的影响,也给百姓带来了一定的负担。比如为了营建中都和南京宫室,大量征调民夫,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百姓苦不堪言。
完颜亮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宏伟的梦想,那就是“帅师伐远,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他渴望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统一天下,建立不朽的功勋。为此,他积极筹备南征南宋。
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他命左丞相张浩等营建南京(今河南开封)宫室。同时,征调各路军兵,征发军资器械,修造海船。为了扩充兵力,他甚至下令“契丹、奚人不限丁数,悉佥之”,“中都、南都、中原、渤海丁壮,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者,皆籍之”。这些举措虽然为南征提供了军事保障,但也引起了国内百姓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九月,完颜亮亲统大军,由南京出发向南宋发起进攻。他任命工部尚书苏保衡为水军都统制,率舟师九百,“由海道径趋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都城)”,另有西蜀道和汉南道两军以为牵制。然而,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并不顺利。
当金军打到淮河时,就遭到了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在采石矶之战中,金军水师被宋将虞允文打得几乎全军覆没,这给了完颜亮沉重的打击。而此时,国内也发生了变故,北边契丹诸部纷纷起义反抗金朝的统治,内地人民因海陵王筹集攻宋的军备横征暴敛,也纷起反抗。更糟糕的是,任东京留守的曹国公完颜雍(乌禄)发动叛变,在辽阳称帝,改年号为“大定”。
面对这一系列的挫折和变故,完颜亮并没有放弃,他继续率军南进,试图挽回局面。然而,他的部下们却已经失去了斗志,对这场战争充满了厌倦和恐惧。十一月,当金军到达扬州时,军中发生了叛变,军将完颜元宜等冲进营帐,将完颜亮杀死。就这样,完颜亮的南征梦碎,他的一生也在这场兵变中画上了句号,年仅四十岁,在位十二年。
完颜亮死后,金世宗完颜雍即位。金世宗对完颜亮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废除了他的帝号,降封他为“海陵郡王”,谥炀。后来又进一步降封为“海陵庶人”,史称海陵王。金世宗还“下诏暴扬海陵罪恶数十事”,在官方的史书中,完颜亮被描绘成了一个荒淫无道、残暴不仁的昏君。
然而,历史是复杂的,完颜亮的一生并不能简单地用“昏君”二字来概括。他虽然手段残忍,弑君篡位,在私生活方面也备受诟病,但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以及迁都燕京等举措,都对金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改革加速了女真族的汉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金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他的迁都之举,更是让燕京成为了中国北方的政治中心,对北京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