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金章宗完颜璟:繁华与衰落间的徘徊帝王!

完颜璟在尚书右丞相的位置上,更是兢兢业业。他积极推行改革,整顿吏治,选拔人才,把朝廷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他还经常和大臣们讨论治国之道,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比如他主张减轻百姓的赋税,鼓励农业生产,得到了大臣们的一致认可。

大定二十七年(公元1187年)三月,世宗在大安殿,亲自授予完颜璟皇太孙册,这可是皇位继承人的象征啊!整个过程庄重而严肃,大赦天下,万民同庆。从这一天起,完颜璟就成了金朝未来的希望,所有人都对他寄予了厚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正月,这是一个让完颜璟悲痛又充满使命感的时刻,他的祖父,那位开创“大定之治”的金世宗完颜雍驾崩了。完颜璟在祖父的灵柩前,悲痛万分,但他知道,自己肩负着大金的未来,于是,他擦干眼泪,毅然登基,成为了金朝的第六位皇帝。

刚一即位,完颜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魄力。他首先解决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奴隶问题。金朝的奴隶,又称“二税户”,既要给国家交税,又得给寺院交租,地位低得可怜,简直就是被剥削的最底层。随着封建制的发展,奴隶制就像一颗毒瘤,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完颜璟决心拔掉这颗毒瘤,在他的努力下,绝大多数奴隶都变成了平民,重获自由。这一举措,就像一阵春风,吹遍了整个金朝大地,百姓们欢呼雀跃,对新皇帝充满了感激。

解决了奴隶问题,完颜璟又把目光投向了国家的制度建设。他深知,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于是,他加强了官制改革,设立了许多新的机构,让整个国家的运转更加顺畅。在法制建设方面,他更是下足了功夫,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比如《泰和律义》,这可是金朝法制的集大成者,对于巩固政权、安定社会、发展经济,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给金朝这艘大船,装上了坚固的舵和帆,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稳稳地前行。

除了政治和法制,完颜璟还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他本身就喜好文学,崇尚儒雅,在他的带动下,金朝的文化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大力推广儒家文化,完善科举制度,选拔了一大批有才华的文人墨客。一时间,金朝的文坛百花齐放,名士辈出,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他自己也能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长模仿北宋徽宗的“瘦金体”,笔迹酷似,简直可以以假乱真。有一次,他写了一幅书法作品,拿给大臣们看,大臣们都惊叹不已,还以为是宋徽宗的真迹呢!

在经济上,完颜璟鼓励垦荒,减轻赋税,让农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他还积极发展商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在他的统治下,金朝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府库充实,天下富庶,史家称之为“宇内小康”,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明昌之治”,也是金朝最为辉煌的时期。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完颜璟沉浸在“明昌之治”的喜悦中时,危机却悄然降临。首先是自然灾害频发,中原地区水旱蝗灾不断,百姓们的生活苦不堪言。更要命的是,黄河三次大决堤,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河道南移夺淮入海,两岸的农民流离失所,大片的农田被淹没,中原的农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因此大幅减少,毕竟农业可是国家的根基啊!

为了赈灾和治理河防,金朝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让原本充实的府库,一下子变得捉襟见肘。据史书记载,仅章宗即位那年修复河堤,就用工四百三十余万,每工钱一百五十文,日支官钱五十文,米一升半,这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啊!

除了天灾,人祸也接踵而至。完颜璟后期,宠爱李师儿(后封元妃)以及李氏外戚,还任用经童出身的胥持国管理朝政。这两人一唱一和,互相勾结,大肆敛财,干预朝政。他们卖官鬻爵,只要你有钱,就能买到官职,搞得朝堂上下乌烟瘴气。正直的大臣们纷纷上书劝谏,可完颜璟却被爱情和亲信蒙蔽了双眼,根本听不进去。这就好比一个好好的苹果,从内部开始腐烂,慢慢地,整个国家的政风都下滑了。

与此同时,金朝的军事也逐渐荒废。曾经那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女真铁骑,如今却变得军纪松弛,战斗力大不如前。而北方的蒙古诸部,却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逐渐崛起,就像一头头饥饿的猛兽,对金朝的土地虎视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