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宣统帝溥仪:稚子深宫着龙袍,封建王朝至此完!

紫禁城内龙椅凉,三岁稚子着龙袍。

退位犹居宫阙里,复辟难回旧王朝。

伪满傀儡空有梦,改造新生路迢迢。

百年身世如棋局,是非功过任风飘。

光绪三十四年,紫禁城的红墙内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氛。光绪帝病重,慈禧太后也没好到哪儿去,但这两位老人家心里最惦记的,还是谁来接下大清这副烂摊子。

最终,他们选中了溥仪——一个才三岁的娃娃。这孩子是道光帝的曾孙,父亲是载沣。当传旨的太监把消息送到醇亲王府时,溥仪的亲妈当场就哭晕了过去,她太清楚了,这哪儿是当皇帝,分明是去当背锅侠。

可皇家的旨意哪能违抗?溥仪被懵懵懂懂地抱进了宫。登基大典那天,这孩子吓得直哭,他爹载沣只能在旁边一个劲哄: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这话后来被人当成谶语,说大清果然快完了。

《清史稿》里写得简单:德宗崩,无子,以宣统为嗣皇帝,入承大统。可谁都知道,这时候的大清早就千疮百孔,别说一个三岁娃娃,就是神仙来了也难救。溥仪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成了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年号宣统。

宣统三年,武昌城里一声枪响,打破了清王朝久违的宁静。各地纷纷响应,反正的反正,独立的独立,大清的江山跟多米诺骨牌似的倒了下去。

这时候的溥仪才六岁,还不懂什么叫亡国,每天照样在宫里玩泥巴、斗蛐蛐。真正着急的是隆裕太后和那帮王公大臣。袁世凯一边跟革命党讨价还价,一边又进宫吓唬隆裕太后,说要是不答应退位,恐怕连优待条件都没了。

隆裕太后没办法,只能哭着在退位诏书上盖了章。《清史稿》记载:宣统三年十二月戊午,诏退位。就这七个字,结束了清朝二百六十七年的统治。

不过溥仪这皇帝还没当够,根据优待条件,他还能住在紫禁城后半部分,保留皇帝尊号,每年拿四百万两银子。说白了,就是把皇宫当成了一个超大号养老院,溥仪成了这里的终身VIP。

在宫里的日子,溥仪过得跟个小地主似的。每天早上被太监喊皇上吉祥,吃饭要摆上百道菜(虽然他只吃面前那几样),还能使唤一群太监宫女。但他也有烦恼,比如得学那些看不懂的经书,还得应付各路的朝拜。最搞笑的是,他想骑自行车,太监们就把宫里的门槛全给锯了,生怕硌着万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