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陈胜吴广:戍卒一呼天下应,敢教日月换新天!

短短几天,陈胜的队伍就从九百多人发展到了几千人,还缴获了秦朝的一批兵器、战马。他们乘胜追击,又攻占了铚(今安徽宿州西南)、酂(今河南永城西南)、苦(今河南鹿邑)、柘(今河南柘城)、谯(今安徽亳州)等县城。每占领一个地方,陈胜就开仓放粮、招募士兵,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史记·陈涉世家》里记载: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等他们打到陈县(今河南淮阳)的时候,已经有了六七百辆战车、一千多骑兵、几万步兵,成了一支真正的。陈县是秦朝的重要城池,守军有好几千人,可面对陈胜的队伍,还是不堪一击——陈胜的队伍里,有农民、有工匠、有曾经的楚国旧贵族,大家都抱着推翻秦朝的念头,打仗特别拼命。

占领陈县后,陈胜召集了当地的乡绅、贵族和起义军将领,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有人说:将军您亲自带兵打仗,讨伐残暴的秦朝,恢复楚国的土地,功劳这么大,应该称王!其他人也纷纷附和。陈胜本来还想客气一下,可看大家都支持,就顺水推舟,自立为,定国号为(意思是张大楚国),还把陈县定为都城。

小主,

吴广也没被亏待,被封为(相当于副王),负责率领军队攻打秦朝的重镇荥阳(今河南荥阳)。至此,陈胜吴广的草根创业团队,正式升级为张楚政权,成了秦朝末年最有影响力的反秦势力——从大泽乡起义到建立政权,只用了不到一个月,这野蛮生长的速度,在历史上都少见。

建立张楚政权后,陈胜制定了多路伐秦的战略:一路由吴广率领,攻打荥阳,堵住秦朝军队向东的通道;一路由周文率领,直接攻打秦朝的都城咸阳;还有几路分别攻打赵、魏、燕等旧地,扩大根据地。

一开始,各路大军进展都很顺利。周文的队伍一路向西,沿途不断有农民加入,等打到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的时候,已经有了几十万士兵、一千多辆战车。函谷关是秦朝的重要关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可秦朝守军没想到起义军会来得这么快,被周文打得大败。周文率军长驱直入,一直打到咸阳附近的戏亭(今陕西临潼东北),离秦朝的心脏只有一步之遥。

秦二世胡亥听到消息后,吓得差点从龙椅上摔下来。他赶紧召集大臣商量对策,有个叫章邯的少府(负责管理皇帝私产的官员)站出来说:现在起义军势大,咱们来不及调动外地的军队,不如把骊山墓的刑徒(修陵墓的囚犯)编成军队,我来率领他们抗击起义军!秦二世没办法,只能同意。

章邯虽然是个文官,可打仗很有一套。他很快就把几十万刑徒编成了军队,还配备了武器、铠甲,然后率军向周文的队伍发起进攻。周文的队伍虽然人多,但大多是没经过训练的农民,根本不是秦朝正规军(虽然是刑徒编成的,但装备好、有纪律)的对手,很快就被章邯打得大败。周文率军撤退,章邯紧追不舍,最后周文在渑池(今河南渑池)自杀,西征军全军覆没。

西征军的失败,成了张楚政权第一次危机。更要命的是,吴广率领的队伍在荥阳也出了问题。荥阳的守将是秦朝的三川郡守李由(丞相李斯的儿子),他很会守城,吴广率军攻了几个月,都没能把荥阳攻下来。

吴广的手下有个叫田臧的将领,觉得吴广不懂军事,只会瞎指挥,就偷偷跟其他将领商量:吴广太固执,咱们要是再跟着他这么打下去,早晚得被章邯的军队消灭。不如杀了吴广,重新制定作战计划!其他将领虽然觉得不妥,但也没更好的办法,就同意了田臧的计划。

一天早上,田臧假传陈胜的命令,说吴广拥兵自重,意图谋反,然后率军冲进吴广的营帐,把吴广杀了。田臧还把吴广的人头送给陈胜,想邀功请赏。陈胜虽然心里不痛快——吴广是他的老搭档,一起从大泽乡起义过来的,可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他也不敢得罪田臧,只能顺水推舟,封田臧为上将军,让他继续攻打荥阳。

可田臧也没比吴广强多少。他率军迎战章邯的军队,结果在敖仓(今河南荥阳西北,秦朝的重要粮仓)被章邯打得大败,田臧也战死了。吴广的队伍就这样全军覆没——短短几个月,张楚政权的两路人马先后失败,还损失了吴广这样的核心成员,反秦大业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史记·陈涉世家》里记载: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与战,田臧死,军破。章邯进兵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等死。这段文字虽然简短,却道出了张楚政权内讧的残酷——在权力和利益面前,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伙伴,也可能变成刀兵相向的敌人。

吴广的队伍失败后,章邯率领秦军继续向东,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张楚政权的都城陈县。陈胜赶紧召集手下的将领,商量如何抵抗秦军。

可这时候的张楚政权,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团结一心的反秦团队了。很多将领在攻占了一些地盘后,就开始拥兵自重,不听陈胜的命令。比如,陈胜派武臣去攻打赵国旧地,武臣攻占邯郸后,就自立为,不再听从陈胜的指挥;派周市去攻打魏国旧地,周市也拥立魏国旧贵族魏咎为,脱离了张楚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