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楚郑袖:媚术博君笑,万事皆成空!

魏美人信以为真,从那以后,每次见到楚怀王,都下意识地用袖子掩着鼻子。楚怀王一开始没在意,可次数多了,就觉得奇怪:“你怎么总挡着鼻子?是嫌我身上臭吗?”

魏美人刚想解释,郑袖就抢先开口了,还故意压低声音,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大王,臣妾本来不想说的,可既然大王问了,臣妾就实话实说了——魏美人说您身上有股汗味,闻着不舒服,所以才一直掩着鼻子。”

楚怀王是谁?是楚国的国君,平时骄纵惯了,哪受得了这个?当场就炸了:“好你个魏美人!我好吃好喝供着你,你竟敢嫌我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愤怒冲昏了头脑的楚怀王,根本不听魏美人的辩解,直接下令:“把魏美人的鼻子割了!让她再也不敢嫌我臭!”

可怜的魏美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被郑袖坑了。《战国策·楚策四》里清清楚楚记载了这件事:“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郑袖)知王之说新人也,甚爱新人,衣服玩好,择其所喜而为之;宫室卧具,择其所善而为之。爱之甚于王。王曰:‘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郑袖知寡人之说新人也,其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郑袖知王以己为不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不知也。’王强问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怒曰:‘劓之!’”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掩鼻计”,堪称宫斗界的“教科书级操作”。郑袖用这一招,既除掉了竞争对手,又没让自己沾一点血,还让楚怀王觉得她“忠心耿耿”,简直是把“借刀杀人”玩到了极致。经此一事后,宫里再也没人敢跟郑袖争宠,她成了楚怀王唯一的“心头肉”。

除掉魏美人后,郑袖的宠爱达到了顶峰——楚怀王对她几乎是言听计从,别说要金银珠宝,就是要天上的月亮,楚怀王都得让人搭个梯子试试。但郑袖不满足于只当一个“花瓶宠妃”,她开始把目光投向朝堂——毕竟,宠妃的地位再高,也得看国君的脸色,要是能在朝堂上有话语权,那才是真正的“铁饭碗”。

她的“武器”,就是“枕边风”。楚怀王这个人,脑子不太灵光,容易被情绪左右,尤其是在郑袖的温柔乡里,更是没了主见。郑袖就利用这一点,在睡前跟楚怀王聊天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提一些朝堂上的事。

比如当时楚国的大夫屈原,是个有名的忠臣,一心想变法强国,还劝楚怀王跟齐国结盟,对抗秦国。可屈原为人正直,看不惯郑袖和一些奸臣的小动作,经常在朝堂上批评他们。郑袖早就想把屈原搞下去了,怎么搞?她不直接说屈原的坏话,而是跟楚怀王说:“大王,臣妾昨天听宫女说,屈大夫最近经常跟齐国的使者来往,还偷偷给他们送楚国的地图呢。”

楚怀王一开始还不信:“屈原是忠臣,怎么会做这种事?”

郑袖叹了口气:“大王,臣妾也不愿意相信啊,可现在外面都在传,说屈大夫觉得大王您不听他的话,想投靠齐国呢。再说,屈大夫天天说要变法,把朝堂上的大臣都得罪遍了,要是真把他逼急了,说不定真会做出对楚国不利的事。”

这话戳中了楚怀王的痛点——他本来就对屈原的变法不满(毕竟变法会触动贵族的利益,而楚怀王就是最大的贵族),再加上郑袖这么一煽风,心里就开始怀疑屈原了。后来秦国的张仪又来添了一把火(用“六百里商於之地”骗楚怀王跟齐国断交),楚怀王彻底相信屈原通敌,把他流放了。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记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这里的“上官大夫”虽然没直接提郑袖,但根据其他史料记载,郑袖在台,最高兴的就是她和她背后的奸臣集团。

除了搞掉屈原,郑袖还干了一件“大事”——帮张仪骗楚怀王。当时张仪骗楚怀王说,只要楚国跟齐国断交,秦国就送六百里商於之地。楚怀王很高兴,想答应,大臣们大多反对,可郑袖却跟楚怀王说:“大王,秦国是大国,张仪是秦国的相国,怎么会骗咱们呢?要是能不费一兵一卒得到六百里地,那可是大功一件啊!再说,跟齐国断交,咱们还能跟秦国做朋友,以后谁还敢欺负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