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有个叫茅焦的齐国人,胆子特别大,还是跑去劝嬴政:“大王,您要是一直软禁太后,天下人会说您不孝,诸侯们也会看不起秦国,这对您统一六国不利啊!”嬴政这才醒悟过来,为了大局,他下令把赵姬接回咸阳,恢复了她的太后身份,但母子俩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以前了。
赵姬回到咸阳后,虽然还是太后,但没了权力,也没了爱情,只能在深宫里孤独地活着。她看着嬴政一步步消灭六国,统一全国,成为始皇帝,心里既骄傲又难过——骄傲的是自己的儿子成了千古一帝,难过的是自己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和儿子亲近了。
赵姬的一生,充满了争议。历史上很多人骂她“淫乱后宫”“祸乱秦国”,把她当成和夏桀的妺喜、商纣的妲己一样的“妖后”。甚至有人说,要是没有赵姬的私情,嬴政就不会经历那么多波折,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可能会更快。
可真的是这样吗?咱们不妨客观地看看赵姬的一生。她一开始只是个想活下去的舞姬,被吕不韦当成“投资品”送给嬴异人,她没得选;在赵国带着嬴政东躲西藏六年,她靠自己的坚韧保护了嬴政,这是她作为母亲的伟大;嬴异人去世后,她作为太后,在嬴政年幼时,虽然没直接参与朝政,但也没给嬴政添太多麻烦,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后宫。
至于她的私情,确实是她一生的污点,但我们也要考虑到当时的时代背景。战国时期,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寡妇再嫁或者有私情,并不是什么特别罕见的事。而且,赵姬作为太后,年纪轻轻就守寡,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也是可以理解的。她错就错在,不该过分宠爱嫪毐,让嫪毐有机会膨胀,甚至发动叛乱,更不该生下两个私生子,触碰了嬴政的底线。
还有人说,赵姬是“自私的母亲”,为了自己的私情,不顾嬴政的感受。可实际上,赵姬对嬴政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在赵国的六年,她拼尽全力保护嬴政;嬴政继位后,她虽然和吕不韦、嫪毐有私情,但也没做出危害嬴政的事。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有七情六欲,有自己的弱点,她不是完美的太后,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妖后”。
而且,赵姬对秦国,也不是一点贡献都没有。她生下了嬴政,要是没有她,就没有后来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也就没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从这个角度来说,赵姬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间接贡献者”。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赵姬的过错。她的私情确实给秦国带来了混乱,“嫪毐之乱”也让秦国损失了不少人力物力,甚至差点让嬴政陷入危险之中。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赵姬身上——吕不韦为了权欲,把嫪毐送给赵姬,这是他的错;嫪毐野心勃勃,发动叛乱,这是他的错;嬴政一开始对母亲的私情视而不见,直到事情闹大才出手,这也有他的责任。
公元前228年,赵姬在咸阳的宫殿里去世,享年大约五十岁。嬴政按照太后的礼仪,把她和秦庄襄王嬴异人合葬在了芷阳(今陕西西安临潼区)。
赵姬去世后,嬴政虽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悲伤,但他心里对母亲的感情,应该是复杂的——有恨,恨她的私情和糊涂;有怨,怨她差点毁了自己的江山;但更多的,应该是理解和释然。毕竟,赵姬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是她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保护了自己。
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秦始皇陵依然矗立在西安的土地上,而赵姬的墓,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风沙里。但她的故事,却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有人骂她“淫乱”,有人同情她的遭遇,有人把她当成“红颜祸水”的典型,有人则把她当成乱世女性的缩影。
参考《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