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潼关相会 侠影萍踪

九月二十九日,未时末(约下午3点不到),他们这支浩浩荡荡的车队终于抵达了潼关。

远远望去,这座天下雄关在秋日斜阳下巍然矗立,城墙上的每一块砖石仿佛都在诉说着千年的金戈铁马。

黄河的咆哮声自远处传来,更添几分苍凉壮阔。

令人意外的是,城门前并无寻常关隘的懈怠景象,反而肃立着两列盔明甲亮的士兵。

为首一员大将,身披玄甲,腰悬长剑,正是潼关守将杜松。

见到车队,他龙行虎步地迎上前来,朗声笑道:

奕兄弟,别来无恙!听说你要路过潼关,杜某可是从晌午就在此等候了。

奕帆连忙下马,拱手行礼道:杜将军亲自相迎,实在愧不敢当。

杜松一把扶住他的手臂,虎目中闪着真诚的光芒说道:你我之间何须这些虚礼?那日与你畅谈民生,杜某受益匪浅。

听说你要进京,特意在此备下薄酒,为你接风洗尘。

这时,奕帆注意到城门外设着几个粥棚,不少面黄肌瘦的灾民正在排队领粥。

虽然人人面带菜色,但秩序井然,与沿途所见其他地方的混乱景象大不相同。

杜松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叹道:今年大旱,流民日增。

杜某能力有限,只能每日设粥赈济,略尽绵力。

说着指向关内,好在潼关地处要冲,商旅不绝,城内还算有些生气。

奕帆随他走进关城,果然见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虽然不及西安繁华,却也人来人往,叫卖声不绝于耳。

几个孩童在街边追逐嬉戏,给这座雄关增添了几分生气。

杜将军治军有方,施政有术,实在令人敬佩。

周文渊在一旁赞道。

杜松摆手笑道:周先生过奖了。

杜某一个武夫,不过是将心比心罢了。当年戚少保说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杜某不敢望戚少保项背,只求问心无愧。

人夜,杜松在守备府设宴款待。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融洽。

钱炜举杯道:久闻杜将军威震潼关,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潼关城内秩序井然,实为难得。

杜松豪饮一杯,笑道:钱师爷谬赞了。要说治理有方,倒是奕兄弟更胜一筹。听说你在西安又是开镖局,又是建工坊,如今还要进京献宝,当真是少年英才。来,杜某敬你一杯!

奕帆举杯回敬,笑了笑道:杜将军过奖了。

在下不过是做些小本生意,哪比得上将军镇守要隘,保境安民的功业。

付嵇在一旁插话道:将军有所不知,我们这一路行来,但见灾民遍地,唯有到了潼关地界,才见得几分太平景象。

杜松闻言神色一黯,放下酒杯道:这天下...唉,不说也罢。

倒是前日华山派传来消息,掌门之位已传给四十出头的穆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