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松江观潮 科学曙光

正说着,前方出现了金山卫的城墙。

但见城墙高大坚固,垛口整齐,城楼上旗帜飘扬,守卫森严。

城墙依山势而建,与海岸线形成掎角之势,易守难攻。

好一座雄关!

奕帆不禁赞道,依山傍海,地势险要,果然是军事要地。

众人来到城下,向守城兵士说明来意。很快,一位守备军官迎了出来。

在下金山卫守备顾新颖,不知各位大人驾到,有失远迎。

小主,

那军官三十余岁年纪,面容刚毅,目光如电,一身戎装更显英武。

奕帆拱手道:顾守备客气了。

在下奕帆,奉旨南下勘察沿海,特来金山卫拜访。

顾新颖将众人请入卫所,但见内部布局严谨,兵士训练有素,武器装备保养得宜。

校场上,士兵们正在操练,喊杀声震天。

顾守备治军有方,令人敬佩。

奕帆由衷赞道。

顾新颖笑道:奕大人过奖了。

金山卫地处要冲,倭患未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带着众人登上城墙,指着远处的海面道:大人请看,这里视野开阔,易守难攻。

上月倭寇来犯,就是在这里被我们击退的。

奕帆仔细观察着卫所的防御体系,发现设计相当精妙。

城墙依地势而建,炮台布局合理,确实是一处难得的军事要塞。

朝廷在此设卫,真是英明。

奕帆感叹道,有了金山卫,松江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顾新颖叹了口气道:话虽如此,但倭寇神出鬼没,防不胜防啊。

上月那一战,我们虽然取胜,但也折了八个弟兄。

奕帆心中一动道:顾守备,若是能给卫所配备更先进的火器,可否提高胜算?

顾新颖眼睛一亮道:那是自然!

只是朝廷拨付的火器有限,而且大多老旧不堪使用。

奕帆沉吟片刻,道:此事容我回京后向皇上禀明。

若是可能,当为金山卫争取一批新式火器。

顾新颖大喜过望道:若真如此,顾某代金山卫全体将士谢过大人!

众人又在卫所盘桓片刻,奕帆仔细考察了周边的地理环境。

虽然金山卫防御完善,但这里水深不够,且军事设施密集,显然不适合建设大型商港。

离开金山卫时,奕帆对唐江龙道:看来松江府这边,确实难以找到合适的建港地点。

唐江龙点头道:吴淞码头管理混乱,金山卫又是军事要地,都不太合适。

程潇波忽然道:大哥,俺刚才在卫所大街听说松江府城有个年轻人,对海外事物很感兴趣,要不要去见见?

哦?什么人?奕帆问道。

叫徐光启,住在法华汇。

听说他家境殷实,祖上还出过官呢。

奕帆心中一震!

徐光启!

这可是明末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先驱人物!

快,带我去见他!

奕帆急道。

众人快马加鞭,赶回松江府城。

在程潇波的指引下,来到法华汇一处气派的宅院前。

但见粉墙黛瓦,门庭宽阔,门前还立着两尊石狮子,显示出主人的家世不凡。

开门的正是徐光启,他年约二十,面容俊朗,穿着一身质地考究的儒衫,举止间透着书香门第的优雅气质。

各位是?

徐光启疑惑地看着众人。

奕帆拱手道:在下奕帆,听闻徐兄博学多才,特来拜访。

徐光启将众人请入院内。

院子宽敞整洁,假山盆景错落有致,回廊下挂着鸟笼,画眉正在婉转啼鸣。

书房里更是藏书满架,除了经史子集,还有许多算学、农政之类的书籍。

让各位见笑了。

徐光启谦逊道,这些都是在下平日胡乱研究的。

奕帆走到书桌前,看到上面摊开着一本《九章算术》,旁边还有徐光启做的批注,不由赞道:徐兄对算学也有研究?

徐光启眼睛一亮道:奕兄也懂算学?

这《九章算术》虽是古书,其中道理至今仍可借鉴。

奕帆心中暗喜,便与徐光启讨论起算学来。

从勾股定理谈到天元术,从圆周率谈到开方术,两人越谈越投机。

奕兄大才!

徐光启激动得满脸通红,道:这些见解,当真令人茅塞顿开!

唐江龙在一旁笑道:我们奕兄的学问,那可是深不可测。

奕帆忽然想起什么,问道:徐兄可曾听说过番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