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绍兴的隐患,救出马明远夫妇并妥善安置后,奕帆并未停歇。
十二月十四日午时,他便带着主要班底——唐江龙、陆苗锋、司徒雄、赵文杰、程潇波以及新收的随从张慕,简单用了饭食,一行人骑马前往浙江省治所在——杭州。
杭州与绍兴相距不远,快马加鞭,不过两个时辰功夫,那座“人间天堂”的轮廓便已在望。
但见西湖如镜,群山如屏,虽值冬季,依然难掩其秀美风姿。
只是众人此行无心赏景,径直前往位于城中的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衙门。
布政使司衙门前,守卫森严。
奕帆亮出“商海使”的官凭和万历皇帝的圣旨,门房不敢怠慢,急忙入内通传。
等待期间,唐江龙摇扇打量着气派的衙署,低笑道:“四弟,这‘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杭州,不知布政使大人是否还有闲暇理会我等建港的‘俗务’?”
陆苗锋接口道:“三弟莫忧,四弟手持圣旨,便是布政使也要给几分面子。
只是这具体选址,恐怕还需一番说道。”
不多时,一位师爷模样的人出来,将众人引入二堂。
又等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才见一位身着绯色官袍、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眼神中带着几分疲惫与谨慎的官员,在属官的簇拥下缓步走入,正是浙江布政使潘季驯(注:潘季驯为历史真实人物,以治水闻名,此处时间线略有调整,仅为剧情服务)。
“浙江布政使潘季驯,不知奕大人驾到,有失远迎。”
潘季驯拱手行礼,语气还算客气,但透着一种官场特有的疏离与审视。
他的目光在奕帆年轻的脸上停留片刻,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如常。
奕帆起身还礼,不卑不亢道:“潘大人客气了。
晚辈奉陛下之命,南下勘察沿海,寻觅建港之地。
近日于浙东沿海反复考察,已有初步意向,特来向大人禀报,并请大人核准。”
“哦?”
潘季驯示意奕帆坐下,自己也落座,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道:“不知奕大人看中了何处?”
奕帆直言不讳道:“经实地勘察,晚辈认为,宁波府象山县境内的鹤浦岛,港湾深邃,避风条件良好,且与石浦港遥相呼应,乃是建设深水良港的上佳之选。”
“鹤浦岛?”
潘季驯沉吟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道:“此地…本官略有耳闻,似乎是个荒岛?”
“目前确是荒岛,正因如此,才少有纷争,便于规划建设。”
奕帆解释道,“其天然条件之优越,远胜许多现有渔港。”
潘季驯未置可否,又问道:“除了鹤浦,奕大人可还看中别处?”
奕帆心中一动,想到了那片承载着他前世记忆的滩涂,便道:“此外,绍兴府曹娥江入海口处,滩涂广阔,若能投入巨力疏浚整治,假以时日,其潜力亦不可估量。”
“曹娥江口?”
潘季驯闻言,竟然笑了笑,只是那笑容里带着几分不以为然,他放下茶杯,摇头道,“奕大人,你有所不知。
曹娥江口,潮汐汹涌,泥沙淤积严重,地形变幻莫测。
每逢大潮,或江水泛滥,一片汪洋,庐舍尚且不保,何况建设港口?
前朝乃至本朝,非无人动过此念,然皆因工程浩大,且难抗天威,最终不了了之。
在此地建港,无异于水中捞月,徒耗钱粮耳。
本官劝大人,还是集中精力于鹤浦为是。”
他这话说得颇为直接,几乎是断定曹娥江口不可行。
奕帆心知他所说亦是当前实情,以明朝的工程技术,想要开发那片滩涂确实难如登天,便不再坚持,顺势道:“潘大人熟知地方情弊,所言极是。
既如此,晚辈便集中全力,先营建鹤浦港。
还请大人允准。”
潘季驯见奕帆从善如流,神色缓和了些。
他虽对开海之事持保守态度,但奕帆手持圣旨,态度又颇为诚恳,他也不想无故得罪这位皇帝眼前的“新贵”。
况且,鹤浦是个荒岛,批准在此建港,对他而言并无太大损失,反而能彰显他支持皇命的态度。
就在他准备开口应允之际,堂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
一名书吏匆匆入内,在潘季驯耳边低语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