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漠北听罡英雄气 罗马证道理殊途

林冲君 夐文 1158 字 12天前

最后,他来到了罗马。

残阳如血,涂抹在巨大的斗兽场断壁残垣上。这座“永恒之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辉,街道上充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商人、奴隶、溃兵,以及身披黑袍、眼神锐利的教士。衰败、混乱,却又在混乱中孕育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活力。

他看到了纳速鲁定,那个黑衣主教,正在一处隐秘的厅堂中,与几名罗马元老和富商交谈。言语间,东西方的货物、信仰、情报被熟练地计价、交换。没有永恒的朋友与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与……道路?

纳速鲁定口中提及的“上帝”,与刘混康所知佛道至高存在,似乎截然不同,但其经营“护路圣战”的手段,借信仰之名行商贾之实,其核心,竟隐隐契合某种“损有余补不足”的天道流转?只是这“天道”,披上了神权与金钱的外衣。

在这里,刘混康感受到的,不是蒙古的雄浑,也非日耳曼的野性秩序,而是一种极致的“实用主义”。为了生存与扩张,可以吸纳一切,改造一切。这与他所秉持的“大道至简”、“清静为本”的信念,几乎背道而驰。

然而,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古老的哲学、律法曾昌明一时。

刘混康漫步于荒废的神庙与图书馆之间,神念拂过那些斑驳的石刻与羊皮卷。他看到了柏拉图对“理想国”的构建,看到了斯多葛学派对“自然法”与“理性”的追求。这些思想,与理学虽有差异,但在探寻宇宙秩序与人间伦理的层面上,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理…竟亦存于泰西?”

他原本坚信,天理昭昭,独钟华夏。夷狄之辈,纵有强横武力,不过冢中枯骨,不明天时,不晓人事,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所谓文明,唯华夏一脉。

可眼前所见,耳中所闻,神念所感,无不冲击着这个根深蒂固的信念。

蒙古的铁骑承载着大地般的雄浑意志;日耳曼的丛林酝酿着毁灭与新生的秩序狂热;罗马的废墟下,埋藏着理性与律法的余烬,正被新的神权与商道重新诠释……

他们并非懵懂无知的“兽”,他们拥有自己的“道”,尽管那“道”可能粗糙、偏执,甚至充满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