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伯言出鞘

魏砥 柯哀的罐头 3925 字 5天前

赵云欣慰道:“公子能明此理,甚好。不过,稳守并非无所作为。我荆南兵马,亦需厉兵秣马,保持战力。一方面防备万一,另一方面,若北伐事起,曹魏西线吃紧,或许……我们这里,也能有所作为。”

陈砥眼睛一亮:“赵叔父的意思是?”

赵云目光投向北方:“届时再看。眼下,公子需继续精进武艺,熟读兵法,处理政务。唯有自身成为真正的利器,方能在机会来临时,抓住它。”

“是!”陈砥重重答应,心中的目标更加清晰。他不仅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处理政务者,更要成为一个能临机决断、统领一方的将领。陆逊都督敢赴绝境,他陈砥,也要有在这荆南之地,独当一面的能力和魄力!

他转身走向校场高台,声音清越,开始亲自监督操练,并对军中编制、训练方式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调整。虽然略显稚嫩,但那份认真和逐渐显露的威仪,让赵云暗自点头。

这块璞玉,正在战火的淬炼和责任的打磨下,加速成型。

第三节 星夜入城

长江之上,夜色浓重,水雾弥漫。

十余艘快船,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滑过水面,船桨都包了布,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声响。船头站立之人,正是陆逊。他一身轻甲,外罩黑袍,目光沉静地望着远处那片被火光隐约映红的天空——那里是历阳。

文聘亲自指挥水军主力,在下游方向对满宠的封锁线发起了几次佯动袭击,吸引了魏军水军的注意力。而这支搭载着陆逊和解烦营精锐的小船队,则利用夜色和水雾的掩护,从一处水湾岔道,悄然向历阳西南方向迂回渗透。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中途曾遇到魏军的巡逻哨船,但都被经验丰富的解烦营士卒用弩箭悄无声息地解决。越是靠近历阳,江面上的警戒越严,甚至能听到远处历阳城方向传来的隐隐喊杀声和投石机的轰鸣。

“都督,前方水道狭窄,有魏军设置的暗桩和拦江铁索,大船难行。只能换乘舢板,徒步一段了。”解烦营校尉低声禀报。

“无妨。”陆逊神色不变,“弃船,涉水登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命令下达,三千精锐如同黑暗中的狸猫,迅速而有序地换乘小舢板,甚至直接泅渡,避开魏军的明哨暗卡,终于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成功在历阳西南一处荒僻的河滩登陆。

早已接到密报的黄忠,派其子黄叙亲自带领一队心腹,在此接应。

“末将黄叙,奉父帅之命,恭迎陆都督!”黄叙见到陆逊,激动之余,更是震惊。他万万没想到,前来增援的,竟然是总督江东军政的陆伯言!

“黄将军辛苦了,速带我等入城!”陆逊没有多余寒暄。

一行人借着残夜的掩护,沿着早已探明的隐秘小路,迅速向历阳城靠近。途中,甚至能听到不远处魏军营地里传来的刁斗声和巡夜队伍的脚步声。

有惊无险地抵达历阳西门。守城军官确认身份后,迅速放下吊篮——城门已被堵死,无法开启。陆逊及其亲卫,以及解烦营主要将领,分批乘吊篮上城。

当陆逊的双脚终于踏上历阳城头布满碎石和凝固血块的地面时,东方的天际刚刚泛起一丝鱼肚白。城头上,值守的士卒们衣衫褴褛,面带菜色,眼窝深陷,但握着兵器的手依然稳定,眼神中带着一种麻木的坚韧。

黄忠得到消息,匆匆从东城赶来。这位老将军比陆逊印象中更加苍老和疲惫,甲胄上满是刀剑划痕和干涸的血迹,左臂还用布带吊着,显然受了伤。但他看到陆逊时,浑浊的眼睛里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陆都督!你……你怎么亲自来了!”黄忠声音沙哑,带着难以置信和一丝动容。

陆逊握住黄忠完好的右手,沉声道:“汉升将军,辛苦了!主公命我前来,与将军共守历阳!从今日起,历阳军政,由逊暂代,将军为副,我等同心协力,必破张辽!”

他没有说什么虚言,直接宣布了命令,表明了共同抗敌的决心。

黄忠没有任何不满,反而激动道:“有都督在此,老夫……老夫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守住历阳!城在人在!”

陆逊的到来,以及他带来的三千生力军(尽管数量不多,但皆是精锐),像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了历阳这座濒临枯竭的躯体。消息迅速在守军中传开,低迷的士气为之一振!

“陆都督来了!”

“建业没有放弃我们!”

“跟魏狗拼了!”

低沉的欢呼和坚定的誓言,在历阳城头悄然传递。

陆逊没有休息,立刻在黄忠的陪同下,巡视城防。他仔细查看了城墙的破损情况,询问了守军的部署、物资的存量、以及魏军近期的攻击特点和规律。

当他走到东城一段破损严重的城墙时,正好看到城外魏军开始了新一天的攻势。黑压压的军队如同潮水般涌来,巨大的攻城塔和云梯缓缓推进,箭矢如同飞蝗般遮天蔽日。

“都督,小心箭失!”黄叙急忙举盾护在陆逊身前。

陆逊却推开盾牌,目光冷静地观察着魏军的阵型、旗帜的调动、以及攻城器械的分布。他注意到,魏军主攻方向依旧集中在东城和北城,但其攻击节奏似乎比前几日更加急躁,部队轮换的间隙也变得更短。

“张辽……果然心急了。”陆逊轻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

心急,就会出错。而他陆伯言,等的就是敌人出错的那一刻。

汉中,沔阳城外,汉军大营连绵不绝,旌旗招展,杀气盈天。

刘备一身戎装,立于点将台上,身旁是羽扇纶巾的诸葛亮,以及法正、李严等文武重臣。台下,以张苞、关平、吴懿、陈式等为首的众多将领,甲胄鲜明,肃然而立。数万精锐士卒,列成整齐的方阵,刀枪如林,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北伐所需的粮草军械已初步集结,先头部队也已到位。

诸葛亮手持刘备的令旗,向前一步,朗声道:“王令!曹魏篡汉,罪逆深重,更屡犯我疆界,欺凌我盟友!今,我大汉应天顺人,兴仁义之师,北伐中原,克复旧都,以安社稷,以谢天下!”

声传四野,数万将士齐声高呼:“北伐!北伐!北伐!”声浪滚滚,直冲云霄。

刘备接过令旗,目光扫过台下众多熟悉的面孔,尤其是站在将领队列前列,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无比坚定的关羽,他心中豪气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