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几日。
袁基带着荀采去往荀氏拜访。
荀采去见母亲和姐姐们。
袁基则去拜访荀氏长辈。
拜访完一圈后,袁基又去拜访了荀彧,这次荀彧的气质发生了些微妙的变化。
他依旧温文尔雅,但这次,温和的气质里多了一丝坚定,有了刚劲的风骨。
袁基很替荀彧感到开心,他能感受到荀彧的迷茫感消散了,整个人焕发了新的光彩。
二人谈话间,荀彧言语依旧谦逊,但多是礼貌谦辞,神色间却透着自信。
两人静静对坐交流,都十分享受这样的心灵碰撞。
此外,袁基还见到了荀攸。
荀攸给袁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个极为内敛之人。
他的气质十分温吞,看起来毫无存在感。
他虽在辈分上是荀彧之侄,却比荀彧大六岁。
今年二十二岁,已取字公达。
袁基投其所好,与他谈论了些兵法与兵谋略。
并不时抛出后世的一些战役,对天时、地形、对战双方都一一进行分析,以此作为案例与对方讨论如何作战。
荀攸不愧为曹魏谋主,分析得鞭辟入里,计策一番接着一番。
袁基这才发现,荀攸虽然外表木讷,但其内心充满着少年心气与意气风发,大有一种“天下何人敢试吾锋芒?”的锐利感。
他对着袁基侃侃而谈,越交流越开心。
已经很久没有人,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人同他交流讨论过兵法与战略。
荀公达幼年便失去双亲,由其叔父抚养。
叔父喜好酗酒,有一次酒后甚至不小心将荀攸的一只耳朵打伤。
荀攸在他人面前一直捂住耳朵,怕他人问询,亦怕叔父见到感到内疚。
叔父看到后果然很愧疚。
然后依然酗酒。
从那之后,他就沉默了下来。
他开始更多地同自己交流,自己琢磨经书、兵书。
荀氏家族实在过于庞大,他在荀氏内部的存在感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