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逃了出来,乌洛兰也就不想管他们是如何逃出来的了,他不去思考,也不去深究。
他身边只剩数十骑兵,他满脑子只有逃命这一个想法。
袁基军的军阵内部继续运转,作为铁壁绞肉机,将鲜卑骑兵绞死于阵中。
无一人去追击逃走的数十骑兵。
袁基在城墙上,看着乌洛兰等人狼狈的背影,只做微笑。
杀死乌洛兰,没什么太大好处,中部首领死了,中部就乱了,这不是袁基想看到的局面。
袁基想看到的,是汉军对战东、西、中三个完整的部落,并完整地除掉他们。
中部如果乱了,鲜卑之后凑出的三路大军,就不是他想要的三路了。
且,乌洛兰回去后,正好可将此处的场景描述一番,讲给檀石槐和鲜卑众人听。
为什么一战就将两万骑兵给打没了?乌洛兰得为自己辩解一下吧?
将两万人留在城墙下,袁基军队的实力对鲜卑人来说,就已经藏不住了。
让众人知晓袁基军阵的强大,正好可打压一下敌方士气。
所以,跑吧,跑得越快越好,跑得越惨越好。
最好让所有鲜卑人都看到。
袁基从此刻起,就要告诉他们:这,才是他们面对汉人时,本该有的样子!
此战中,袁基军中将领发挥的作用,其实比较小。
将近两万的鲜卑骑兵皆丧命于军阵之中。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此军阵高速运转,首功就是训练士兵军阵的典韦和程昱,研究阵型的袁基和贾诩,以及大功臣——士兵们。
得益于士兵们平时刻苦练习变阵,培养出极高的默契度,以及极强的信念感。
此阵,虽此前未经过真正实战,但每一个兵卒都对袁基的话语深信不疑,脑中只有“贯彻主公命令”一个念头。
而此次列阵,确实乃天时地利人和。
袁基军以逸待劳,且有时间快速结阵;战场又在袁基的主场;恰好鲜卑人轻视汉兵,竟主动发起对战。
所以鲜卑此次大败而归,甚至差点就不归,这丝毫不奇怪。
等一众人飞速逃走,不见踪影后,袁基收回眺望的目光,继续看向下方军阵。
士兵们依旧精神抖擞,或刺出长枪、长矛,或持盾站得笔直。
一时辰后,鲜卑骑兵几乎死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