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一般的主君和臣下进行这番对话,臣子估计会推脱,不敢出言。
但袁基君臣的关系则不同,袁基也不是猜疑心重的君主,所以贾诩和荀攸都开始认真思索人选,帮主公筛选此路将领。
贾诩先言:“此路奇兵,重要,但不是至关重要。只凭正兵三路大军,此战最终也定可胜利。”
“但奇兵一出,胜利可来得更快、更顺利、损耗更小。”
“然,此路一旦被发现端倪,则瞬间与其他三路没什么不同,奇兵就算作废。所以此一千人,需要隐蔽,需要耐心,需要苦熬,非忠心者,不可任。”
“所以,诩认为,此路必须派遣主公信任且绝对忠心于主公的将领。”
言外之意,董卓等人是肯定不行。
后加入的夏侯渊、黄忠等人待定。
人选最好还是要从典韦、颜良、文丑、曹操、袁术五人中选。
其实还有一个纪灵,但纪灵此次任务极重:三路大军粮草需要他来指挥;后续大军出征,送粮队的派遣工作,需要他来安排。
都不是轻松的任务,所以就先将他排除。
而五人中,典韦需护卫袁基身侧,统领亲卫,且典韦身形高大,不利于隐蔽。
所以典韦不是最好的人选。
于是人选就只剩,颜良、文丑、曹操、袁术。
贾诩继续说:“主公,曹校尉和袁校尉二人,能力几何?诩不知。”
“所以诩只论颜君和文君。若从以上条件中选,则首选文君。”
于是颜良也被排除了。
荀攸在一旁沉思许久,听闻此言,抬头问贾诩:“文和最终会选文君吗?”
袁基也投去好奇的目光。
贾诩笑着摇摇头,喝口水,不紧不慢地说:“不,诩会选袁校尉。”
袁基挑挑眉,笑而不语。
荀攸则在对面点点头,说出自己的想法:
“攸纠结许久,但最终也选择袁校尉。”
袁基闻此言,依旧笑而不语。
对面的典韦挠挠脑袋,他看起来对袁术这个人选可好奇了,左右来回看。
袁基不急着定下人选,所以便耐心充足地询问二人想法。
“说说看,为何选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