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掌心上的星空

“陈老师”的到访如同一道清晰的警钟,提醒着林羽(虫祖)和时间赛跑的紧迫性。AIO的耐心是有限的,他们的调查手段也在不断升级。必须在对方失去耐心或找到确凿证据之前,获得初步的自保能力。

ORU-M1的组装和地面测试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那个由工业废料、下水道提取物、以及林羽惊人智慧凝聚而成的机械臂,此刻正静静地固定在他自制的测试平台上,一个用厚重钢板和旧液压千斤顶改造的、可以模拟不同角度和负载的装置。

测试在阳台的封闭操作棚内进行。为了避免震动和噪音引起怀疑,林羽选择了在深夜进行,并且提前黑进了整栋楼的电网系统,在测试的瞬间轻微提升了电压,以掩盖可能产生的异常能耗波动(将信号隐藏在城市电网的正常波动中)。

苏雪被要求待在客厅“放哨”,虽然她觉得自己除了紧张得手抖之外根本派不上用场。

操作棚内,林羽的眼神在微弱的LED工作灯下显得异常专注。他最后一遍检查了所有线路、关节润滑、以及控制程序。

【ORU-M1第一次综合性能测试。开始。】

他按下了启动按钮。

没有巨大的声响,只有伺服电机极其细微、但力量感十足的嗡鸣。机械臂如同从沉睡中苏醒的猎豹,流畅而精准地开始执行预设指令。

伸缩、旋转、抓取、放置……

每一个动作都稳如磐石,在需要悬停的时刻,没有任何抖动。指尖的力反馈传感器实时将数据传回,确保抓取力度恰到好处,既不会滑脱,也不会损坏目标物(测试用的是一枚鸡蛋和一块表面粗糙的石头)。

林羽的瞳孔中倒映着机械臂运动的轨迹,如同看着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在起舞。这是他来到这个低科技世界后,亲手打造出的、最接近他过去科技水准的造物。一种久违的、近乎于“满足”的情绪波动,极其罕见地掠过他的思维核心。

【测试结果:抓取精度±0.08毫米,超出预期。负载能力达标。关节灵活性达标。能源效率达标。】

【评估:ORU-M1机械臂子系统测试成功。可进入下一阶段:与主体平台集成及真空环境模拟测试。】

成功了!

就在林羽准备进行更复杂的多轴联动测试时——

嘀嘀嘀——!

一阵尖锐急促的警报声突然在他戴着的骨传导耳机中响起!不是来自ORU-M1,而是来自他布置在近地轨道上的微型传感器网络!

【警报!检测到高强度、非地球制式的能量脉冲!来源:近地轨道,高度385公里,方位α-7!】

【能量特征分析:匹配度89%——灵能共生体探测技术!】

林羽的动作瞬间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