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联邦雏形·寰宇治策

后汉异星录 凌阅闻 4999 字 3天前

“末将(下官)(臣)等,恭迎都督履新!” 整齐的呼喝声在嘈杂的港口背景音中升起。

夏侯惇仅存的右眼锐利地扫过眼前的人群。他并未立刻叫起,目光掠过那些神情恭顺却眼神闪烁的本地王公,落在长史身后堆积如山的木箱和麻袋上。港口的风送来浓烈的胡椒、肉桂、豆蔻混合的奇异香气,几乎令人窒息。

“军务交接册何在?库藏清册何在?港口船舶进出记录何在?” 夏侯惇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沉稳,带着久经沙场的威压。

长史连忙起身,双手奉上几本厚厚的册籍,额头沁出细汗:“回禀都督,皆已备齐,在此!请都督过目!” 他眼神示意,几个小吏慌忙抬上几个沉重的木箱,“此乃近期税赋及藩属贡品清单,请都督查验!”

夏侯惇没有接册子,也没看那些箱子。他迈开大步,径直走向码头旁一座巨大的、用棕榈叶和木头搭建的临时库房。仓曹参军连忙小跑跟上。库房大门敞开,一股更加浓烈、混杂着尘土和货物霉变的复杂气味扑面而来。

眼前的景象让夏侯惇这位久经战阵的悍将也不由得瞳孔微缩。库房内简直成了一个荒诞离奇的博览会!成包的香料堆叠如山,胡椒粒散落一地,昂贵的丝绸随意地卷放在角落,蒙上了灰尘。几头驯服的大象安静地待在围栏里,旁边居然拴着几匹明显来自北方草原的骏马。最令人瞠目的是,库房深处,竟杂乱地堆放着数十种大小不一、材质各异的度量衡器具!有巨大的石权,有雕花的铜盘秤,有造型奇特的木斗,甚至还有刻着神秘符号的骨质小秤……这些旧时代的遗物,与新近运抵、标志着帝国统一意志的银斗铜尺堆放在一起,显得格格不入,混乱不堪。

仓曹参军脸色发白,声音有些发颤:“都…都督容禀…此…此乃权宜之计…本地旧俗交易犹重香料、宝石、象牙,甚至…以象易马之事亦未绝迹。各地藩属、商队进贡抵税之物五花八门,其价值…其价值计量之法亦纷繁复杂,难以尽用新器统一折算…下官…下官实在…” 他语无伦次,额上汗如雨下。

混乱!触目惊心的混乱!夏侯惇仅存的右眼微微眯起。他闻到了香料堆积带来的挥发性气味,看到了灰尘中大象的粪便,听到了仓曹参军话语中那深深的无力感。这哪里是帝国经营万里的前哨?分明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原始物物交换的巨大漩涡!

“权宜之计?” 夏侯惇的声音冰冷,带着金铁交鸣的质感,“帝国铁律,寰宇通宝、新制量器,便是这权宜的尽头!” 他猛地一挥手,指向库房深处那些堆积如山的旧衡器,“一日之内,将这些破烂,连同库中所有非‘寰宇通宝’之货币、非新器标定之散乱货物,全部清理造册!凡可折算之物,按户部颁行之《海西地区货物折算通例》尽数折为通宝记账!凡不可折算之奇珍异兽,另辟专库封存,绘制图样,遣快船报送洛阳户部核准定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的命令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仓曹参军和跟上来的长史面色如土,连声应喏。

“夏侯将军,治大国如烹小鲜,火候差之毫厘,滋味谬以千里。”一个平静清越的声音自身后传来。

夏侯惇霍然转身。只见码头稍远处,一位身着素净长袍、头戴葛巾、手持羽扇的青年正静静伫立。他面容清癯,气质高华,眼神深邃如古井,仿佛周遭的喧嚣与混乱都无法沾染其身。正是奉刘备之命,前来锡兰协调益州至海西商道事务的诸葛亮。

“孔明先生?”夏侯惇眉头微拧。他对这位蜀王麾下声名鹊起的年轻人有所耳闻,但此刻在此相遇,颇感意外。

诸葛亮步履从容地走近,羽扇轻摇,目光扫过混乱的库房,语气依旧波澜不惊:“将军雷厉风行,欲肃清积弊,此心可嘉。然,海西之地,犹如百川入海,泥沙俱下。强用刮骨之刀,必伤元气。譬如这香料折算,”他指了指堆积如山的胡椒,“若按户部新颁《通例》,一船黑胡椒值几何?然将军可知,就在此港上游三百里,一年生胡椒树苗方被引入种植。三五年后,此物在我境内或如柴薪,彼时今日折算之值,岂不是大笑话?又如这象牙、宝石,其价值几何,非仅在其本身,更在贩运之途险远,在雕琢之艺精绝。强以一时一地之《通例》框之,岂非自缚手足?”

夏侯惇右眼闪过一丝精光,盯着诸葛亮:“先生之意,莫非任由这混乱继续?”

“非也。”诸葛亮微微摇头,羽扇指向港口中那些悬挂着不同旗帜的商船,“混乱之源,在于标准未立,在于流转不畅。将军欲行新制,当先立新‘秤’。此秤非止度量之器,更在于信息流通之快!”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穿透迷雾的力量,“当务之急,非急于清库折算旧账,而是确保这锡兰港口的每一笔新交易,从货物进出登记、度量核验、到通宝结算,皆严格遵循新制!同时,将军应火速请命洛阳,于此港设立电报分局,并铺设通往内陆核心的通衢大道。唯有让信息如光速流转,让货物如流水奔腾,让价格随行就市之信息瞬间可知于中枢,这‘寰宇通宝’之价值、新制量器之权威,方能如春风化雨,真正浸润此方!待新制流通如血脉,旧账旧物,自然迎刃而解。否则,强推折算,必生无数冤假错案,反污了新制之名,更伤都护府立足之根基。将军以为然否?”

夏侯惇沉默了。诸葛亮的话,如清凉泉水,浇在他心头因愤怒和焦躁而升腾的火焰上。他看着库房内堆积如山的混乱,又望了一眼港口中繁忙的船只和远方代表帝国力量的铁甲巨舰。钢铁的秩序可以碾碎敌人,却无法直接理顺人心与贸易的千头万绪。巨舰征服了海洋,而真正的统治,却需要在这片混乱的港岸上,建立起一套如同精密齿轮般咬合运转的规则体系。信息,流通,信任……这些无形的丝线,或许比钢铁的禁令更能编织起帝国的秩序。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刚毅的面容上掠过一丝认同与凝重。这海西都护的第一课,比他预想的要复杂得多。

宣政殿内的灯火通明,将巨大的沙盘映照得如同微缩的星河。关于三级治理架构的激烈辩论已持续了数个时辰,在曹操强大的意志推动下,关键的骨架逐渐成型。

“就这样定了!” 曹操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终结意味,手指重重敲在沙盘边缘,“核心腹地,行郡县直辖,吏治、律法、赋税、兵权,中枢直管,如臂使指!新征服要地如波斯、天竺沿海、埃及据点,设‘行省’或‘都护府’,委中枢重臣或大将任总督,总揽军政,但受‘寰宇都护府’节制,赋税定额上缴,驻军三年轮换!藩属之地,许其自治,然我驻军权、通商权、驿站电报铺设权,此三权如同命脉,绝不容失!派驻‘安西’、‘安北’、‘安东’、‘镇南’等诸路都护,掌监察、协调、情报诸事!” 他顿了顿,目光扫向一直端坐记录要点的蔡琰,“文姬先生,此三级架构之细则章程,由你领衔尚书台礼、户、兵、工诸曹详议,务必权责清晰,条分缕析,半月之内呈阅!”

“妾身领命。”蔡琰颔首,笔走龙蛇的手没有丝毫停顿。

曹操目光转向众人,最终落在那象征性的“寰宇都护府”位置上,声音凝重:“至于这统筹全局之‘寰宇都护府’…” 他略一沉吟,目光扫过殿内诸人,“首任协调总督之职,干系寰宇平衡,非同小可。此职需得立场公允,威望素着,更要深谙陛下所定三级制之精髓,能铁腕推行新制,亦能灵活周旋于四方。臣举荐…” 他的话尚未出口。

殿角那台新式电报机——一个由黄铜线圈、精巧齿轮和磁针构成的铁盒——突然发出刺耳的、连续不断的“嘀嘀…嗒嗒…嘀嘀嘀”蜂鸣!这声音异常急促、尖锐,绝非正常通讯的节奏,更像是某种尖锐的警报!

负责值守电报房的年轻郎官脸色瞬间煞白,连滚带爬地扑到电报机前,双手颤抖着抓起炭笔,飞快地将磁针跳动转换成的密码字符记录在专用纸条上。他的动作因为极度的紧张而显得笨拙慌乱。

小主,

殿内所有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议政的凝重气氛被这突如其来的尖锐电波彻底撕裂。曹操、荀彧、步骘、董和、蔡琰,所有人的动作都凝固了,空气中只剩下电报机那催命符般的嘀嗒声和年轻郎官粗重的喘息。

片刻,死一般的寂静。郎官终于停下笔,双手捧着那张墨迹未干的纸条,如同捧着烧红的烙铁,踉跄着冲到御案前,扑通跪倒,声音抖得不成样子:“陛…陛下!安…安西都护府…八…八百里加急密电…”

曹操一把夺过纸条。上面是用密码编译后译出的简短汉文,墨迹淋漓,充满了仓促与惊惶:

安西都护府急报!

罗马帝国叙利亚行省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