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政承平

王坦之捧着绢帛的手在发抖。他出身太原王氏,祖父王浑是西晋名臣,父亲王述以刚直闻名。此刻绢帛上的墨迹还没干,那句“朕亦无辞”像把刀,悬在晋室的头顶。

七月二十六日清晨,简文帝驾崩。百官跪伏在丹墀下,谢石颤声提议:“当请大司马入朝主政。”话音未落,尚书仆射王彪之猛地抬起头,这位琅琊王氏的后起之秀,须发皆张:“太子虽幼,乃是正统;大司马虽强,不过是臣子!当年武帝崩于含章殿,杨骏尚不敢篡,何况今日?今有臣等辅佐,何惧之有?”

帘后的褚太后思量半日,最终还是挥了挥手:“去姑孰,请大司马来。”王彪之知道,这是试探,试探桓温敢不敢踩着先帝的尸骨,踏碎这百年晋室。

姑孰的军帐里,桓温展开简文帝的遗诏,看了三遍,将绢帛狠狠摔在案上。诏书上没有禅位,没有逊让,只有一句模棱两可的“朕亦无辞”。

桓温一脚踹翻了案几,从废司马奕到立司马昱,他步步为营,就是等这一天。可到头来,还是没等来那句“禅位于大司马”。

十月,桓温带兵入朝。建康的百姓听说他来了,都关紧门窗,连街上的狗都夹着尾巴躲进巷子里。谢安、王坦之率领百官跪在道旁,看着铁甲骑兵踏过青石板路,马蹄声敲得人心发慌。桓温勒住马,目光扫过人群,突然道:“前番卢悚入宫,惊了圣驾。我已将尚书陆始下廷尉,谢公、王公可还满意?”

谢安的额头渗出冷汗。他知道桓温这是在示威,陆始是王坦之表弟,当初力挺简文帝遗诏的人。

“大司马明察秋毫,臣等佩服。”谢安躬身道。

桓温没再说话。他转身走向皇陵,玄甲军如影随形。陵前的松柏沙沙作响,像是无数亡魂在低语。

三个月后,桓温病逝于姑孰。

朝廷追赠他为丞相,谥号“宣武”。丧礼按安平献王司马孚、霍光的旧例,赐九旒鸾辂、黄屋左纛。送葬的队伍从姑孰到建康,绵延数十里,哭声震天。

王彪之站在城楼上,望着送葬的队伍,突然对谢安说:“大司马走了,可这晋室的坎,还没过去。”

谢安望着天边的乌云,轻声道:“坎总是有的。当年元帝渡江,不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司马曜身着玄色衮服,端坐太极殿。

“陛下,荆州刺史桓冲递来急报。”王坦之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他捧着奏疏上前,道:“桓温旧部在姑孰聚集兵力,似有异动。”

“桓冲?”司马曜清了清嗓子,尽量让声音听起来沉稳些:“是那个曾劝阻桓温废立的桓冲吗?”

“正是。”王坦之点头:“当年桓温要废东海王,桓冲在姑孰三次上书劝阻,说‘废立之事,非臣子所当言’。”

阶下突然传来一道声音,王彪之从群臣中走出,说道:“陛下!桓温虽死,余党未清!恳请陛下派谢安、谢玄率部驻守京口,以防不测!”

司马曜看向站在群臣之首的谢安。这位被称作“江左风流宰相”的老人,头发已经花白,却依旧身姿挺拔。他想起母亲说过,谢安在东山隐居时,常与友人泛舟湖上,有人问他“万一天下大乱怎么办”,谢安当时指着船桨笑道:“乱与不乱,就在这一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