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技术威权

林夜重新坐回角落,看着自己彻底报废、焦黑扭曲的左手机械臂铠。

一个想法涌现:既然微型能量护盾的原理是利用能量场进行防御和偏转,能否将这种技术微型化、集成化,应用到臂铠的内部结构上?

比如,在关键的液压传动杆、精密传感器和神经链接节点周围,构筑一层常驻的、低功率的微观能量偏转场?

这样不仅能提升臂铠本身的物理抗性和能量抗性(抵抗冲击、腐蚀、电磁干扰),更能保护脆弱的内部结构,避免类似过载烧毁的惨剧重演!

林夜立刻在脑中构思。

这需要:

1. 稳定的微型能量源(源晶碎片逸散能量?晶核?)。

2. 精密的能量导路和微型场发生器(需要特殊材料和加工)。

3. 与系统神经链接深度结合的控制模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拆开烧毁的臂铠,露出里面焦黑的线路和融化的元件。

利用工具,他小心地将源晶碎片从烧毁的基座上取下,用多层绝缘材料重新封装,只留出极其微小的能量逸散通道。

然后,他尝试用找到的几根特殊合金丝(耐高温、导能性好),将其一端靠近封装好的源晶碎片逸散口,另一端连接到臂铠内部几处关键结构(如主轴承、神经信号放大器)的金属外壳上。

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源晶碎片极其微弱的逸散能量,被动地“浸润”这些关键部件,形成一层极其薄弱的、被动的“能量防护层”。

【检测到宿主尝试构建被动能量防护层…分析材料传导效率…优化能量逸散路径…】

系统介入,提供精确的引导。

在系统的微操下,林夜成功将几根导能丝以特定的角度和距离布置好。

封装好的源晶碎片如同一个极其微弱的“辐射源”,其能量通过导能丝,极其缓慢、微量地“镀”在了目标部件表面。

完成初步改造后,林夜开始修复臂铠的物理结构。

更换烧毁的线路,修复变形的金属构件,重新封装。

虽然外表依旧布满伤痕,但内部关键部位多了一层看不见的“防护”。

【左臂外骨骼臂铠(修复度:70%)…新增被动属性:微弱能量抗性(物理/能量侵蚀抵抗+5%)…神经链接稳定性提升…】

系统给出了肯定!

更重要的是,随着这次成功的“技术应用”,系统界面再次闪烁:

【宿主对能量应用理解加深…解锁蓝图:基础能量回路(简易)!】

这为他未来制造更复杂的能量装备奠定了基础!

技术,正在成为他在这末世最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