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磨刀霍霍

在临时划定的炮兵集训场,炮兵团官兵们看着排列整齐的一门门山炮、步兵炮,个个兴奋不已。

一个原二旅的炮兵排长摸着炮管,感慨道:“乖乖,以前咱们旅就两门山炮,宝贝得跟什么似的。这下好了,四十门,够小鬼子喝一壶的了,”

旁边一个从四旅调来的观测兵接话道:“光有炮不行,还得打得准,司令员成立教导团,就是要咱们练好本事,将来教更多的人,”

就在炮兵团紧锣密鼓筹建的同时,张百川对黎昱和肖桦说:“安山这一仗打完了,但不能打完就忘。胜利了要总结经验,吃亏了要吸取教训。我看,‘淬火班’第三期,可以开班了。这次的主题,就是复盘鲁南战役,尤其是安山围歼战。”

黎昱表示同意:“很有必要,让各旅旅长、主力团长,还有表现出色的营连干部都来,把这一仗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成功的经验要推广,暴露的问题要解决。”

肖桦道:“我马上通知政治部和参谋部联合筹备,确定学员名单和课程安排。”

几天后,山东军区“淬火班”第三期开学了。学员依旧是旅、团主官和部分精锐营连长,但气氛比第一期更加热烈和务实。

张百川主持了第一天的复盘讨论。他没有直接讲课,而是让参战各旅的主要指挥员先发言。

第四旅旅长吴可华首先站起来:“我先说说我们旅当‘钓饵’的体会。关键是这个‘度’不好把握。打轻了,鬼子不信你是主力;打重了,自己伤亡大,还可能真把鬼子吓跑。我们一开始在黄坡,就有点收不住,差点把鬼子的先头部队给打缩回去。后来及时调整,边打边撤,才算是把中村这条大鱼给稳住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旅旅长钟伟嗓门洪亮:“我们扎口袋,压力最大,鬼子突围的时候,真是玩了命,炮火准备,集团冲锋,一波接一波。要不是咱们提前修好了工事,火力配置得当,还真有可能被他们撕开个口子。我觉得,打这种歼灭战,堵口的部队不仅要硬,还要活,得预留足够的预备队,随时填漏补缺。”

第一旅旅长王坤接着说:“我们穿插分割,要求的就是一个快和准。战场情况瞬息万变,鬼子的部署被打乱后,会本能地向中心靠拢。我们必须比他们更快,抢在他们形成新的防御核心之前,把他们彻底割裂开来。这次有几个小股鬼子,就是因为穿插不到位,差点让他们汇合了。”

第五旅旅长梁初和第三旅旅长许友也分别就牵制佯动和保障侧后发表了看法。

张百川认真听着每个人的发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几句。等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他才开口:“大家都讲得很好,有经验,也有教训。归纳起来,几点很重要:第一,情报准确是前提,我们知道中村的性格和意图,才能对症下药。第二,战场选择是关键,安山的地形帮了我们大忙。第三,协同配合是保障,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功亏一篑。第四,部队的顽强作风是基础,没有战士们敢打敢拼,再好的计划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