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召集核心将领与幕僚,在县衙大堂内,悬挂起一幅详尽的东南舆图,手指重点落在了那条连接浙闽的命脉上。
“诸位,我军现已控扼浦城,相当于握住了仙霞古道的南端入口。”赵高翔的声音在堂内回荡,“此古道,北起浙江江山市,南至我浦城县观前码头,全长一百二十余里!其中四十五里在我福建境内,其余七十余里在浙江江山县境内。此路不仅是古时福州通往京城的官道,更是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内陆咽喉!”
他的手指沿着古道的走向缓缓移动,语气凝重:“然而,仙霞之险,绝非仅在某一个关口。这长达一百二十里的山路,穿行于仙霞岭、枫岭、窑岭、茶岭等群山之间,步步险峻,处处可设关卡!我们拿下的浦城,只是这条险路的起点,真正雄峻难攻的关隘,如仙霞关、安民关、六石关等,皆在浙江境内的仙霞岭深处,地势更为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他环视众人,目光锐利:“如今,我军据有浦城,便可由此入山,自南向北,逐次攻略古道沿线关隘。若能彻底掌控仙霞古道,则进,可由此路北伐入浙,威胁鞑子在浙江的腹地;守,则可凭此天险,将清军主力牢牢阻挡在浙江一侧,使其难以大举进入福建!届时,福建局势将为之大变!”
堂下诸将,无论是久经沙场的张鼐、李猛,还是新晋的刘中藻,都听得心潮澎湃,又深感责任重大。他们明白,拿下浦城只是一个开始,真正艰巨的挑战,在于如何征服并守住这条蜿蜒在群山之巅的百里险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明远还在养伤)
赵高翔综合各方情报,开始做出下一阶段的部署:
“李猛所部,休整三日后,前出至古道上第一个重要据点枫岭关附近,建立前哨,侦查敌情,伺机而动。”
“张鼐所部,加紧训练,补充兵员装备,作为攻略古道的主力。”
“朱大典老将军,继续坐镇浦城,统筹防务与后勤,确保前线无虞。”
“另,飞鸽传书王柱、黄蜚,通报浦城大捷及我军下一步方略,令其继续稳固沿海,牵制杜尔德部。”
“传令广信、南平、政和各处,加强戒备,稳固后方,输送粮草军械至浦城。”
一道道命令向各处发出。
........
寒风掠过刚刚平静下来的浦城,卷起校场上新兵的操练号子,也拂动着县衙大堂内那幅巨大的东南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