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农子昇心知这些话多半不实,不过是赢无限给他留几分薄面。

可是,谁又能抵挡糖衣炮弹的威力呢?

赢无限言语诚恳,神情真挚,渐渐点燃了农子昇心中那份不安却又炙热的期盼。

农家,虽属百家之一,也是一个学派。

他们不只求温饱,更有政治抱负与理想。

孔子、孟子奔走列国,一生宣扬仁政,只为获得君主信任,实现治国理念。

农家又岂能例外?

若能成为显学,谁愿如流浪之犬般四处投靠?若能立于朝堂,谁又甘心在终南山中耕种?

农子昇心中微热,谦声道:“陛下过誉了。”

“自法神商鞅起,大秦便重农事。”

农子昇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我农家弟子,与法家、墨家、兵家一样,早有人入秦为政,融入大秦,彼此不分。”

秦人向来务实,历代秦王皆重实用。

因此,法家、墨家、农家、兵家,在秦地扎根壮大。

甚至连吕不韦的杂家,亦有门徒在秦为官。

法家商鞅奠定国本,兵家尉缭谋定征伐,墨家相里勤助造军械,农家与郑国共修水渠,沃野关中。

杂家自尸佼《尸子》至《吕氏春秋》,兼收并蓄,融汇诸子。

这五家,可谓秦之显学。

其余诸子,如老子骑牛入秦,尹喜传《道德经》;张仪、苏秦纵横捭阖;蔡泽属计然之流……百家皆有入秦为官之人。

唯有儒家,处境艰难。

儒家虽受贵族推崇,却“难于进取,可与守成”,因此不为秦所重。

孔子、孟子未曾入秦,荀子至秦亦未得重用,最终离秦归赵。

赢无限闻言好奇:“既然如此,农子为何不在朝堂,却隐于乡野?”

农子昇轻咳一声,略显局促:“因财神吕不韦,与上一代农子之间……有些过节。”

赢无限顿时了然。

农家所崇尚的是“以农为本、以商为末”,这是那个时代的普遍观念。

说到诸子百家,各家之间自有一条清晰的鄙视链。

儒家,能言善辩,处处批评他人,争吵未曾输过,动手却未必能赢。

商人?靠边站!

道家,你们争论什么与我无关,只求别来打扰。

商人?请离开!

墨家,劝大家别再争斗了!商人?请走开!

法家,毫不客气地说,在座的都不值一提。

商人?别来沾边!

纵横家,你们不过是我手中的棋子。

商人?没你的位置!

农家,商人,走开!!!

商人感到委屈,却不敢多言,只能默默埋头赚钱。

是的,在诸子百家的序列中,商人处于最底层。

当各家聚于稷下学宫议事,不知从何谈起时,便拿商人开涮——这仿佛成了一种共识。

农家虽在百家中显得独特,却发现自己并非处境最糟的那一个。

既然难以与其他学派抗衡,农家只好向地位更低的商人施压。

就在这时,吕不韦出现了。

这位提出“奇货可居”

的商业巨子,通过商贸手段夺回秦国市场,赢得了秦王的信任。

在担任秦相期间,他推行了一系列促进商业的政策。

这些政策虽然带动了秦国经济繁荣,却与农家的根本理念相悖,也损害了部分农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