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樗里疾以神力向百官展示交趾之地的景象。

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

虎啸猿鸣,鳄游象走,犀牛成群。

这片苍莽而壮丽的景象,令久居宫廷、少见苍翠的百官惊叹不已。

樗里疾向群臣侃侃而谈:

“此地盛产珍稀木材、香料、象牙与鳄鱼皮,若运至中原,价值千金。”

“更有玉矿、锡矿、铜矿与金矿,待我开采。”

“交趾濒临大海,可晒盐捕鲸,海产之丰,更胜齐地东海。”

听到此处,百官已然心动。

在樗里疾的描绘中,开发南方价值非凡。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上下皆浸染于“向外扩张”

的 之中。

东出函谷,征伐六国;北伐义渠、犬戎;南取巴蜀、百越。

秦人生活,无非两件事:征战,或准备征战。

平民晋升之途,与军功紧密相连。

欲得土地、女子、奴隶与财物?战场杀敌即可。

文臣欲封爵,亦须军功。

于是秦国成了一部庞大的战争机器。

这也是儒家思想难以在秦土扎根的根本——两者理念难以相融。

儒家主张克己复礼,等于束缚秦军手脚,必将削弱战力。

不止秦国如此。

春秋战国,战火连绵。

各国争霸,谁曾真正重用儒家?

唯鲁、宋稍试即止。

李斯等官员不支持北征草原而主张修筑长城,只因草原不宜耕种。

攻之无益。

故而仅收复河套之地。

至于百越,原在百官眼中不过瘴疠不毛之地,无人愿往。

但如今,他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百越。

樗里疾再一扬手,百亩稻田,穗实累累,浮现于百官眼前。

“啊?这些南方部族,竟也会耕作?”

“还以为他们过着原始猎食的生活呢!”

“瞧这稻谷,长势喜人!”

樗里疾解释说:“此地的稻谷等作物,比楚越之地的更为耐旱,穗长无芒,颗粒略小,不择土壤,播下后六十多天就能收割。

在肥沃之地,甚至能一年三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什么?”

“一年三熟?”

“不择地就能生长?”

群臣皆惊。

秦国重视农耕,官员们对农事多少有些了解。

冯去疾激动地说:“这样的良田,让南蛮来种太浪费了,应当交给我大秦子民!”

“没错!那些南蛮竟敢杀害秦使,当灭其族,夺其地!”

“若有如此沃土,关中受封爵位者,必定心向往之!”

随着秦国统一六国,军功爵制面临新问题:有功者无地可封!

始皇为显宽仁,未灭六国贵族,也未没收其田产。

即便是被通缉的项氏家族,在当地仍拥有大量田地和佃农。

形成一个个庄园经济。

百姓只知效忠本地豪强,而非秦法与秦吏。

无地可分,秦军士气有所低落,只能继续征伐百越、收复河套。

如今,赢无限已派田重在齐国铲除豪强、分配田地。

在分给当地佃农的同时,也保留了大片土地。

以便封赏有关中爵位的秦人。

但这还不够!

要让天下人融入秦国,共同征战,必须让他们看到切实的好处。

现在,朝堂百官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