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舌轻轻摇曳,彼此呼应,渐渐交织成一片流动的星河,在古城墙上空铺展成穹顶般的形状。
光影浮动间,记忆浮现。
第一段:一位母亲抱着哭闹的婴儿,在老巷窗前轻哼童谣,手指一下下拍着孩子背脊,窗外槐花正落;
第二段:一对老夫妻在炉边煮茶,男人笨拙地往壶里多放了一撮茶叶,女人笑着骂他“老糊涂”,眼角皱纹堆叠如春水;
第三段: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拽着风筝线奔跑,笑声清脆,父亲在后面追着喊“慢点”——可画面戛然而止,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只剩下空荡荡的天空;
第四段:白发老人颤抖着拆开一封泛黄的信,读着读着突然咧嘴笑了,嘴里没剩几颗牙,眼泪却滚得汹涌……
十二段记忆,十二种被遗忘的温柔,像尘封多年的胶片逐一放映。
它们本应沉默于时光废墟,此刻却被那幽蓝之火唤醒,层层叠印,与西槐巷斑驳墙面上那些用粉笔、炭条、甚至指甲刻下的“请加灯”“此处黑”“老人易摔”等字迹产生共鸣。
墙面开始发光。
一道道锈红色的细线从砖缝中渗出,如同血脉复苏,沿着地面蔓延,缠绕向灯阵底座。
那些曾被孟雁子一笔一划记下的诉求、一句一句转达的抱怨、一次一次未果的报修申请,竟全数化作能量,汇入灯火之中。
居民们不知何时聚了过来,站在巷口、墙根、屋檐下,仰头望着这不可思议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