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金榜高悬动临安 岳麓才俊夺魁首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亦是两浙路辛卯科乡试放榜之日。这一日的临安府,万人空巷,贡院门前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数千名应试学子及其亲友、书童,以及无数看热闹的百姓,将贡院外墙挤得水泄不通,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极度的紧张与期盼。

然而,与贡院门前摩肩接踵的拥挤不同,正对贡院大门的一座三层酒楼“望榜楼”,今日却被包下了整个第三层。包下此层的,正是以陈彦、赵修远、柳云卿为首的岳麓书院学子们。他们早早便商议好,共同出资包下这最佳观榜位置,既可免去挤轧之苦,又能同窗共聚,共享喜讯。

酒楼老板自然是喜笑颜开,不仅价格公道,还特意命人将三楼打扫得一尘不染,备好了上等香茗和精致茶点。他精明地意识到,若是此番岳麓书院学子高中者众,他这“望榜楼”可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文魁楼”,将来不愁生意。

辰时刚过, 岳麓学子们便陆续齐聚“望榜楼”三楼。临窗的座位早已预留好,众人凭窗而坐,视野极佳,贡院门前那面即将张贴皇榜的巨大照壁清晰可见。窗外人声鼎沸,窗内却暂时保持着一种故作轻松的闲适。众人品着香茗,吃着点心,谈天说地,或议论经史,或猜测考题,或畅想未来。然而,只要细心观察,便能发现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地、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窗外,投向那面空白的照壁,眼神中难掩焦灼与期待。即便是最为洒脱的赵修远,端着茶杯的手也比平日更稳,少了几分随意;柳云卿更是坐立不安,不时起身踱步,又强迫自己坐下。

陈彦坐在窗边,神色最为平静。他慢慢地品着茶,偶尔与身旁的同窗交谈几句,目光虽然也会扫过照壁,但并无太多急切。他对自己此次的发挥心中有底,但科举之事,变数甚多,能否高中案首,他并无十足把握。此刻,他更多的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等待着结果的揭晓。

等待的时间显得格外漫长。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已近巳时,贡院方向忽然传来一阵骚动,紧接着,一队身着公服的官吏,在一名绯袍官员的带领下,神情肃穆地走出贡院大门,径直走向那面巨大的照壁。人群顿时如同潮水般向前涌去,又被维持秩序的军士奋力拦住。

“来了!放榜的来了!”三楼窗口,一名眼尖的学子激动地喊出声来。

刹那间,整个三楼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猛地站起身,挤到窗边,屏息凝神,目光死死地锁定在那队官吏身上。只见两名胥吏小心翼翼地抬着一个卷起的巨大黄绸卷轴,另有两人捧着一份名录。那绯袍官员站定,清了清嗓子,运足中气,高声宣布:“皇恩浩荡,开科取士!两浙路辛卯科乡试,今已阅卷完毕,取中举子二百三十八名!即刻张榜公布!”

话音落下,两名胥吏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将巨大的黄绸榜文展开,粘贴在照壁之上。阳光下,“辛卯科浙江乡试榜”几个大字熠熠生辉,其下是密密麻麻的姓名、籍贯和名次。

榜文甫一贴出, 早已等候多时的报喜官吏和各家派来的机灵小厮,便如同猎犬般扑上前去,迅速寻找着自家公子或主顾的名字。紧接着,贡院门前便如同炸开了锅一般,报喜声、欢呼声、惊叹声、失落的长叹声、甚至还有激动的哭泣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望榜楼”上,岳麓学子们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他们紧紧盯着楼下那些报喜人的动向,尤其是看向“望榜楼”方向的人。

很快,第一个喜讯便传来了!

一名身着号衣的报喜吏员,手持红纸捷报,飞奔至“望榜楼”下,仰头高喊:“恭喜金华府李茂才李老爷,高中辛卯科乡试第一百九十五名!”

三楼窗口,那位曾在“望湖楼”与白鹿书院对辩的高瘦学子李茂才,先是一愣,随即狂喜地跳了起来,用力挥舞着拳头:“中了!我中了!”周围同窗纷纷围上去道贺,气氛瞬间热烈起来。

这仿佛是一个信号。 紧接着,捷报接踵而至,如同雨点般砸向“望榜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