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点,这里的土松。”乔郓别开目光,假装采摘旁边的薄荷,耳尖却悄悄发烫。
“嗯,谢谢。”苏婉低下头,手里的艾草叶子被捏得有些皱,“东阿县的耧车应该修好了吧?希望他们能按时种上晚豆。”
“放心吧,周铁办事靠谱,”乔郓说道,“等过几天,咱们去东阿县看看,顺便检查一下黏虫防治的情况,再教他们晚豆的田间管理——晚豆怕涝,得提前挖好排水沟,这点很重要。”
苏婉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包,递给乔郓:“这是我用今天采的薄荷和艾草做的香囊,晚上守粮囤的伙计们可以带一个,防蚊虫,还能提神。”
乔郓接过香囊,淡淡的草药香萦绕鼻尖,心里暖暖的。他看着苏婉专注整理草药的侧脸,夕阳的光落在她发梢,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药圃里的杂草被她打理得干干净净,每种草药都按类别排好,标签上写着名字和用法,字迹清秀。
“明天让周林把香囊分给巡逻队和农户们,”乔郓说道,“另外,陈先生说朝廷可能会派农技官来阳谷培训,咱们得准备个大些的教室,把阅书角旁边的空房收拾出来,摆上桌椅,够二十人听课就行。”
“好,我明天就和赵掌柜说,让他找几个伙计收拾,”苏婉点头,“我还可以把草药图谱贴在墙上,培训时能当教材用。”
夜幕渐渐降临,学堂的灯火一盏盏亮起。乔郓送苏婉回厢房,院子里的晒谷场上,巡逻队的伙计们正在整理装备,腰间挂着铜哨和预警药粉,脸上带着警惕却从容的神色。“晚上轮班时多盯着粮囤那边,”乔郓叮嘱道,“要是发现黄印,别硬拼,吹哨子集合。”
“放心吧郓哥!”伙计们齐声应道。
苏婉站在厢房门口,看着乔郓和伙计们交代事情的背影,心里满是踏实。从刚来阳谷时的陌生不安,到现在的熟稔自在,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身边有了可以信任的人。乔郓转身时,正好对上她的目光,两人相视一笑,没有说话,却懂彼此眼中的意思——有彼此在,有大家在,再难的事都能扛过去。
回到账房,乔郓坐在桌前,翻开新的推广计划书。月光透过窗棂,洒在纸页上,“东阿县晚豆种植指导”“农技官培训准备”“邻县虫害联防”等字样清晰可见。他拿起笔,在“农户参与”一栏下添了“鼓励农户绘制农作图谱,纳入培训教材”,笔尖划过纸页,留下坚定的字迹。
窗外的麦田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银辉,灌浆的麦穗沉甸甸地垂着,像在积蓄着力量,等待着秋收的喜悦。乔郓知道,新政推广的路还很长,周通的残余势力未除,邻县的推广还有诸多细节要完善,朝廷的培训也需要精心准备,但他不再焦虑。
因为他身边有苏婉的细心辅佐,有赵掌柜的严谨记账,有周铁的忠诚守护,有陈先生的智慧指引,更有农户们的真心拥护。这些人,这些事,就像麦田里的根,深深扎在阳谷的土地上,支撑着他一步步前行。
账房里的灯光亮了很久,照亮了桌上的计划书,也照亮了乔郓眼中对未来的期待。属于他的潜龙之路,在这灌浆期的宁静与忙碌中,又留下了一个温暖而坚实的脚印,向着更广阔的天地,稳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