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圣地之争困共治,平衡之道稳皇基

宗伯见大势已去,瘫坐在椅子上,最终被耶律清带人拿下,按“煽动民心、破坏圣地、妨碍民生工程”三项罪名,判处流放西域,终身不得返回中枢。

三日后,三源渠工程重新启动。迁移祭祀仪式在三源谷举行,五域百姓代表、礼官、工匠齐聚一堂,按各自习俗祭拜后,小心翼翼地迁移小型石龛与图腾柱。乔郓亲自到场,与百姓一同搬运石材,他的皇袍沾满尘土,却赢得了百姓发自内心的敬重。小豆子和阿古拉也跟着帮忙,阿古拉负责记录迁移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小豆子则给工匠们递水送粮,账本上画满了祭祀仪式的场景与百姓的笑脸。

工程推进过程中,圣地保护署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署的百姓代表发现施工队的一名工匠不小心踩踏了草原的祭祀草甸,当即要求停工整改,工匠按草原习俗献上哈达道歉后,才允许继续施工。这种“严格监督、互相尊重”的模式,让工程既高效推进,又未再发生任何破坏圣地的事件。

半年后,三源渠主体工程完工。青川、漠水、南江的水系连通,中原的良田得到灌溉,草原的牛羊喝上了清澈的渠水,南方的商船直抵中原商埠,五域的航运与灌溉难题彻底解决。三源谷外,重建的小型祭祀遗址香火鼎盛,圣地保护署定期组织五域百姓共同祭祀,成了五域文化融合的象征。

乔郓站在三源渠的堤坝上,望着奔腾的渠水与往来的船只,系统面板弹出提示:【皇基稳固度95%,五域共治体制经伦理危机考验,民心凝聚力、文化认同感、律法权威度同步提升。剩余5%:需应对海外势力觊觎、跨域文化深度融合等长期挑战】。

五域首领、能臣与百姓代表齐聚堤坝,共同庆祝工程完工。李善感慨道:“陛下用平衡之道化解了看似无解的危机,让臣明白,治理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要在各种利益与信仰间找到共赢之路!”孔玄也道:“圣地与民生并非对立,尊重信仰才能凝聚民心,改善民生才能稳固信仰,这正是共治的真谛!”

小豆子和阿古拉跑过来,手里捧着最新的“五域共治图鉴”,上面画着三源渠的全貌、圣地迁移祭祀的场景、百姓共享水利红利的笑脸。“陛下,现在五域既有通畅的水渠,又有完好的圣地,大家再也不用吵架了!”阿古拉兴奋地说。小豆子补充道:“保护署的百姓代表说,以后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共祭,还要邀请陛下一起参加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乔郓摸了摸两人的头,望着远处五域百姓和睦相处的场景,心中明白,称帝之路之所以漫长,不是因为权力不够,而是因为帝王的真正使命,是让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不同利益的百姓,能够在同一片土地上安居乐业、和睦共生。之前的灾劫、钱荒、人才断层,考验的是治理能力;而这次的圣地之争,考验的是治理伦理与胸襟。

夜幕渐浓,三源渠的堤坝上亮起了灯笼,灯光倒映在渠水中,像一条璀璨的星河。乔郓站在堤坝上,系统面板的“称帝进度”停留在95%,但他知道,这95%的皇基,比任何形式的加冕都更加稳固——它扎根在五域百姓的民心之中,凝聚在共治体制的平衡之道里,体现在信仰与民生的共赢之上。

未来,他还将面对海外势力的觊觎、跨域文化的深度融合、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诸多挑战,称帝之路仍未结束。但乔郓心中充满了坚定,因为他已经找到治理五域的核心密码——不是独断专行的皇权,而是尊重差异、寻求平衡、以民为本的共治之道。

天枢大帝乔郓登基八月,五域共治体制在化解灾劫、钱荒、人才断层后,终于迎来表面的歌舞升平——天枢城的商埠车水马龙,跨域贸易量较统一前翻了三倍;基层新科进士各司其职,治水、防疫、税收等事务井井有条;科举院的第二批考生正在考场奋笔疾书,寒门子弟与贵族后裔同台竞技。但乔郓的系统面板,却弹出了一道刺眼的预警:【皇基稳固度90%,但深层危机爆发:五域身份认同割裂,旧势力联合外部异族煽风点火,若不能构建“天枢子民”共同认同,皇基终将如沙上建塔】。

这道预警,很快在天枢城的街头巷尾显现端倪。

天枢城最繁华的“五域坊”内,一场孩童间的争执突然升级。中原孩童拿着刻有“天枢”二字的木剑,喊道:“我们都是天枢子民,要听大帝的话!”草原孩童却攥着绘有长生天图腾的皮绳,反驳道:“我是草原的孩子,只认长生天和部落!”争执很快蔓延到家长之间,中原家长皱眉道:“五域统一了,自然都是天枢子民,怎能还分你我?”草原家长却不服气:“认同天枢,就要忘了祖宗?草原的习俗、信仰,难道要丢了?”

更令人忧心的是,五域坊的商户们,开始悄悄撤下“天枢共治”的招牌,重新挂上本域的图腾标识——南方商户的铺子里,香料袋上只印着瘴气图腾,不再有天枢币的纹样;西方商户的琉璃器上,刻回了西方的星芒纹,而非五域同心鼎;甚至有商户私下说:“做生意可以,认天枢也行,但要我忘了自己是南方人、西方人,绝不可能!”

裂痕很快从民间蔓延到边境。西域黑石隘传来急报:“瀚北蛮部联合五域旧势力残余,在边境散布‘天枢灭族’谣言,声称‘乔郓要废除各域信仰、习俗,让五域子民沦为中原奴隶’!边境牧民与商户人心惶惶,部分草原部落甚至私下与瀚北蛮部接触,商议‘脱离天枢,恢复旧制’!”

最致命的是,旧势力伪造了“祖宗遗训”——他们在五域各域的祭台,埋下刻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石牌,石牌上的文字模仿各域祖先的笔迹,声称“五域本就该各自为政,统一是违背天命”。草原萨满捧着这样一块石牌,在部落中煽动:“这是长生天的警示!乔郓的统一,是要让草原人失去牧场、忘记长生天,我们必须反抗!”

五域议事院再次陷入混乱,这次的争论不再是利益之争,而是“认同之争”:

- 保守派代表(旧贵族与部分地方首领)道:“认同是骨子里的东西,强行让五域百姓认‘天枢子民’,只会适得其反!不如承认差异,各域保留自己的身份认同,中枢只负责统御,不干涉文化信仰!”

- 革新派代表(新兴商户与年轻官员)反驳:“没有共同认同,五域只是一盘散沙!今日能因‘草原人’‘中原人’而争执,明日就可能因‘认同’而分裂!必须构建共同身份,才能让皇基长治久安!”

- 中间派代表则忧心忡忡:“构建认同太难了!五域的文化、信仰、习俗差异太大,强行统一认同,会引发更大的反抗;不统一,又会留下分裂隐患。这是比灾劫、钱荒更难解决的难题!”

乔郓站在天枢殿上,看着殿外飘扬的五域旗帜,心中明白,这场危机比之前任何一场都凶险——灾劫、钱荒是“事”的危机,解决了就能缓解;而认同危机是“心”的危机,人心散了,再坚固的体制也会崩塌。系统面板弹出深度分析:【共同认同的核心,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在差异中寻找共性”——五域百姓共同的诉求是“安宁、富足、尊严”,共同的记忆是“联合抗敌、互通有无、共渡难关”。需推行“同心铸魂工程”,以共性凝聚人心,以差异尊重文化,构建“和而不同”的身份认同】。

他没有采纳“强行统一”或“放任不管”的极端方案,而是推出“五域同心铸魂工程”,这场工程没有强制要求,没有军事压迫,只有真诚的沟通、尊重与凝聚,每一项举措都邀请五域百姓共同参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建“五域同心阁”:收藏差异,凝聚共性

乔郓下令,在天枢城中心建造“五域同心阁”,这座阁楼不似宫殿那般威严,反而像五域民居的融合体——屋顶是草原的毡帐造型,墙体用西方的石砖与东方的木材拼接,门窗雕刻着南方的香料藤蔓与中原的桑蚕纹样,阁前的广场铺着五域的特产石材,每一块石头上都刻着捐赠者的名字与籍贯。

同心阁内,没有中枢的政令,没有帝王的画像,只有五域百姓共同的记忆与文化:

- 一楼“共渡厅”:陈列着五域联合抗敌、共渡灾劫的实物——抗击瀚北蛮部的破损铠甲、青川赈灾时的粮食袋、南方防疫的草药罐、币制革新时的首枚天枢币,每一件实物都附有文字说明,记录着“五域同心”的故事;

- 二楼“文化厅”:按地域划分展区,草原展区陈列着兽骨祭器、游牧毯,中原展区摆放着治水工具、丝绸锦缎,西方展区展示着琉璃器、香料,东方展区陈列着瓷器、航海日志,南方展区摆放着草药、瘴气防护面罩,每一件展品都由各域百姓自愿捐赠,旁边附有捐赠者的亲笔留言,讲述展品背后的故事;

- 三楼“祈愿厅”:中央矗立着一座“五域同心碑”,碑身由五域宝石拼接而成,百姓可在此写下自己的祈愿,或刻上自己的名字,无论来自哪个地域,都能在碑上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