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新蚕吐绿暗生春

这一日,她正在核算近期的收支,雪雁笑嘻嘻地捧着一个锦盒进来:“姑娘,您瞧,孙小姐派人送来的。”

黛玉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把缂丝团扇,扇面正是用那“竹影天水碧”的边角料精心拼缀而成, 上面还绣了两行小字:“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正是黛玉当初留在贾府的诗句。附信中说,孙妙仪的母亲见了这料子爱不释手,特意做了这把扇子,感念黛玉教导之恩。

握着这把独一无二的团扇,黛玉的心被一种暖意包裹。 这不再是施舍或怜悯,而是对她才华与付出的真正认可与回馈。

夜色渐深,黛玉摒退左右,独自一人坐在妆台前。 铜镜中映出她清减却不再死气沉沉的面容。她打开妆奁,目光掠过底层那支 赤金点翠簪,最终,还是拿起了那支日日相伴的 白玉竹节簪,熟练地簪入发间。

镜中人,青丝如墨,玉簪素雅,眉眼间虽仍有挥之不去的忧色,但那双眸子深处,却燃起了一簇小小的、却顽强不息的火焰。 那是对未来的期盼,是对自身力量的认知。

她知道,薛家不会善罢甘休,贾府那边依旧暗流涌动,北静王的心思更是深不可测。前路注定不会平坦。

但,那又如何?

她起身,吹熄了灯。 月光如水银泻地,流淌入室。她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静谧的庭院,望着月光下那几竿愈发显得青翠欲滴的竹子。

寒风霜雪未能使其折腰,此刻暖风甘霖,更催其茁壮。

她不再是需要攀附的莬丝花,而是能独自迎风挺立的竹。

夜风拂过,万籁俱寂,唯有心底那棵新生的幼苗,在悄然滋长,等待着迎接明天的阳光,或者,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