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将军府,夜。
烛火摇曳,映照着关羽那张不怒自威的枣红面容。他刚刚结束晚间的《春秋》研读,目光却并未停留在竹简之上,而是投向了窗外那轮被薄云遮掩的冷月。曹操称王后,府外的监视愈发露骨,几乎到了寸步难行的地步。两位嫂嫂的院落外,更是明哨暗岗,名为保护,实为软禁。这种囚徒般的生活,让心高气傲的关羽胸中郁结难舒。
“汉室倾颓,奸贼当道,我关云长空有一身武艺,却困于此地,不能兴复汉室,何其痛哉!”他低声自语,丹凤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和决绝。离去的念头,如同野草般在他心中疯长,但如何突破这铜墙铁壁般的监视,逃出许都,却是一道无解的难题。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声极轻微的“嗒”声,似是小石子落在瓦片上。
关羽眼神一凛,不动声色地按住了腰间的佩剑。片刻后,又是一声,节奏与之前略有不同。
他悄然起身,如同灵猫般潜至窗边,侧耳倾听。外面只有风声和巡夜士兵规律的脚步声。他轻轻推开一丝窗缝,一枚用油纸包裹、触手冰凉的小小铜管,正静静躺在窗棂之下。
关羽心中剧震,迅速将铜管取回,关紧窗户。他回到案前,就着烛光,小心地打开铜管,里面是一卷质地奇特的薄纸。展开一看,字迹并非手书,而是以一种极其工整、仿佛印刷出来的小楷写成,内容却让他呼吸瞬间急促起来:
“云长将军忠义贯日,天下皆知。今困于许都,非战之罪,乃时运使然。曹贼僭越称王,汉室危如累卵,将军岂愿坐视?”
“朕虽困于深宫,然中兴之志未泯。暗中布局,积蓄力量,只待天时。将军乃世之虎将,若愿助朕,他日重振朝纲,扫除奸佞,将军当为首功!非为私利,实为天下苍生,为汉室四百年江山!”
“朕知将军牵挂玄德,然玄德亦汉室宗亲,与朕目标同一。待朕脱困,重掌权柄,必召玄德入朝,兄弟同心,共扶社稷,岂不美哉?”
“眼下之局,将军暂需忍耐,麻痹曹贼。朕已安排妥当,时机一到,自有人接应将军及二位夫人安然离去。届时,将军可持朕信物,号令沿途‘潜云’所属,必保无虞。”
“此书阅后即焚,万勿为第三人所知。汉室兴衰,系于将军一念之间。”
信的内容不长,却字字千钧。
关羽握着信纸的手,微微颤抖。他不是没有收到过拉拢,曹操的厚待,各种许诺,他都不为所动。但这封信不同,它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将他的个人忠义与对国家、对汉室的大义完美结合。更重要的是,信中为他指明了一条看似可行的脱身之路,并且承诺了他与兄长刘备的未来。
“陛下……竟然……”关羽心中翻腾起惊涛骇浪。那个一直被曹操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少年天子,竟然在暗中拥有如此能量和见识?这“潜云”网络,这接应计划,是真的吗?
他反复阅读着信件,尤其是那句“兄弟同心,共扶社稷”,深深触动了他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他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誓同生死,所求的,不正是这样一个结局吗?
良久,关羽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眼中的犹豫和焦躁渐渐被一种坚定而深沉的光芒所取代。他走到烛火前,将信纸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