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劝耕农桑

阳春三月。

南方的水稻已经插秧了。

北方也进入了春耕、播种的时节。

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

是华夏中部的一片沃土。

从宇文泰到宇文邕,朝廷实行均田制,兴修水利。

使得此地成了大周的一大粮仓。

关中平原。

南靠秦岭,北倚黄土高原,西临陇山,东接黄河。

与崤山,中条山隔河相望。

山川环绕,地形完固,是典型易守难攻的四塞之地。

有汧河,泾河,洛河,沣河,灞河等河流汇入渭水。

渭水自西向东。

流经关中平原全境,最后注入黄河。

给八百里秦川带来便利的灌溉条件。

汉朝时期。

朝廷利用这些支流,修建了龙首渠、郑国渠、六辅渠、白渠、成国渠、漕渠等人工水渠。

后因战乱,大多都废弃了。

周武帝时,重新疏浚龙首渠,派贺兰祥重修白渠。

宇文衍亲政后,也下诏疏浚六辅渠。

这是郑国渠和渭水之间六条辅助性的水渠,能扩大灌溉面积。

龙首渠。

是汉武帝时期,利用“井渠法”修建的水渠。

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

“井渠法”经河西走廊传到西域后,演化成了西北地区的“坎儿井”。

当前。

大周的产粮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区域:

中部:关中平原,梁州的汉中平原,邓州南阳盆地。

西部:益州成都平原。

东部:河洛平原,相州、幽州的华北平原,青州、徐州的黄淮平原。

南部:荆州平原,长江下游北面平原地区。

按道理。

这么多的产粮地区,养活区区两千多万人完全不是问题。

可现实却是,仍然有很多百姓吃不饱肚子。

宇文衍总结了几点原因:

一、粮食亩产量低。

北方粟麦亩产一百二三十斤,南方水稻不到两百斤。

换算下来,也就是后世50至80公斤的样子。

二、生产力低。

三、农业技术落后,主要还是看天吃饭。

四、良田大多集中在贵族和地主阶层手里。

他们不用缴纳田租,或是交得很少。

这也是宇文衍设立农学馆的目的所在。

研究种植技术。

培养优良品种。

改善沤肥之术等。

通过一系列措施,以求增加粮食产量。

同时。

推行曲辕犁等农具,改良水车,提高生产力。

在小皇帝的要求下。

三月,四月。

各地方官府的重中之重就是劝农桑,保播种。

这将作为地方官员考核中,占比很重的一项。

宇文衍身处皇宫,却随时关注各州春耕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