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对张子赞这级数的官员来说,道学,不过是他们上位的敲门砖,真正的道学先生,哪有能做到六部高官的?王妃离婚,这有什么稀奇的,自古以来,王妃出宫的事情就不罕见,曹操有丁夫人,宋代御侍也常有被放出的,最多是礼部酸儒咬文嚼字一番,计较着妃嫔能否用‘离婚’这个词语,但归根到底,不就是皇帝的女人不想过了吗?后宫小事而已!
如果不计较皇帝收用□□,甚至生下血统存疑的孩子,不计较皇帝在宫中练邪丹,把玩凌虐幼女,那就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件事上大惊小怪,自买地崛起以来,匪夷所思的事实在太多了!王妃离婚还排不上号!
不想让她走,那就私下赐死,想让她走,那就静悄悄把她放出宫去不就得了?真正让张子赞在意的,是买活军在此事中表现出的态度——给良妃做了备案,他们是如何接触到别府中的王妃的?暗中铺垫了多久?一夜之间,揭贴发满了京城,怎么做到的,哪里来的印刷机?是不是买活军的帮手?买活军突然插手此事,到底想要做什么?
他们这一阵子,还在京中四处游走发煤,让人乱唱那些胡言乱语的歌谣,说起来此举的意图,也一样是令人费解,说是邀买人心吧,但让人传颂的概念却又并无只言片语宣扬自身的,只是一味为女子外出做工张目,如此说来,也和王妃出宫一样,都可以扣一个女字……二者是否可以联系在一起……
这要说没阴谋,谁信啊?关键是备案——凭什么备案?!
对于京城的小老百姓来说,本来无权无势,生活中最大的冲突,也不过是一些邻里恩怨而已,除非是那些有大冤屈的人,否则对《备案令》,只怕都是糊里糊涂,看过就忘,因为根本和他们无关的,甚至于在这两日新闻之前,他们都不知道买地还有‘备案’这个政策,直到此刻才开始感到好奇,倒也在情理之中。可这《备案令》对于高官贵族的冲击,又怎是一般?
那报纸张子赞记得是清清楚楚的,备案的几条规矩,第一条就是人要到买地去,第二条是为陈年冤案备案,这完全针对的就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对于未发生的事情,也能备案?买活军给良妃备案,到底遵循的是什么规矩?
如果这样备案是可以的话,那张子赞也去备案,如果他死了,凶手一定是远在买地的子侄张天如,绝对是他气死自己的。那买活军给不给备?如果给,那他回去以后就自尽,是不是可以一命换一命,极限换掉张天如?如果不给,那凭什么不给?良妃和张子赞不都是华夏子民么?唯独的差别便是政治身份,使团看在良妃的政治身份上给她备案,这难道还不算是干涉内政?
哪怕是张天如来辩,恐怕都不能强词夺理,把这指责洗脱,买活军此举,就是无视和议,悍然撕毁条约,敏地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提出严正抗议,让使馆给出解释,甚至礼尚往来,实行对等反制!
王妃要离婚,不算什么,买活军对敏地内政的干涉,那才是奇耻大辱!一个使馆公然逾越《买活周报》上公布过的规条行事,这不是公事公办,这是居心叵测,要炮制政治事件!甚至往大了说去,敏地因此驱逐买活军使馆,都不算是过分的!
昨日一起身,便被这坏消息坏了一日的好心情,朝中昨日还在装聋作哑,皇帝并未召见大臣,只是锦衣卫去把良妃所住的别府围了了起来。按道理来说,各方也都有了一个反应的时间,今日阁臣该会拿出态度。
若这是买地处心积虑的阴谋,以他们一贯的作风,也就意味着,下一期报纸上,张天如怕不又要跳出来大放厥词了。连着两天,张子赞连早饭都用不下去了,今日勉强吃用了一碗面茶,一个油炸桧,收拾一番心情,换了官袍,起轿要去衙门视事——
下衙后他肯定是要拜会老友,斟酌着该如何上本的。此事虽然令他极为愤怒,但张子赞什么年纪了?情绪和个人观点,并不能决定他最终在政治上表现出的态度和倾向,一切态度,都要看他的政治需要而定。
前夜下了一场大雪,昨日一日清扫,主街都已经把冰铲去,饶是如此,轿夫们还是要在官靴上绑好草绳防滑,轿子的速度也因此比夏秋要更慢得多——这也罢了,今日走了一段路,轿子居然停了下来,轿夫们还卸了力气,扶着轿子,让轿顶子插入烂唧唧的雪泥地里——这是一时半会走不了了,为了省力才会这样停下来。
张子赞敲了敲轿壁,长随老刘忙过来隔着棉布窗褥说道,“是前头堵了,老爷稍安,已派小厮儿前去打探了。”
这京城交通,本来也是老大难了,就是大晴天也经常堵车的,主要是因为路烂难行,修整得又怠慢,一条大路常常只有一半可用,如此,只要两辆马车对面撞在一起,就很容易堵上一街的人,这不是张子赞的尚书仪仗过去呵道就能解决的事情,必须要抬出身份来排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