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方,去大唐!”
“那里是云朝公主的夫家,是朕之女婿所建的王朝,有赈济灾民之国策,有以工代赈之活路,凡我云朝受灾之百姓,皆可前往大唐求活也。”
紧跟着,赵构又发出一道圣旨。
“朕再传一旨,告谕各地衙门,凡我云朝受灾百姓愿意逃荒北上,各地县衙必须立刻签发路引,并允迁徙户籍,注明家乡所在。”
“如此,可让大唐在接收灾民之时有据可依,尽量减低姻亲之国的政务繁琐,缓解基层官吏在赈济灾民之时的压力。”
“同时,各地衙门要开放官仓,凡是北上逃荒灾民,要给他们一些口粮……”
“从云朝到大唐,路途长达两千里,眼下天寒地冻,灾民跋涉艰难,最起码要走两三个月,如果路上缺粮必然饿死。”
“朕决定,按人口资助逃荒之粮……”
“男丁,每人一百斤,女性,每人四十斤,老人,三十斤,幼童,二十斤。”
“朕再告谕各地,知尔等历来贪腐已成习惯,这所定的粮食数量不算多,勉强仅够灾民在逃荒路上充饥,倘若尔等贪腐截流,将会造成灾民大量饿死。”
“朕劝尔等官员,莫要自找死路,如果截流粮食,导致灾民饿死,哼,尔等想想朕那位爱民如子的女婿会不会暴怒。”
“尔等莫要忘了,眼下临安还驻扎大唐的兵马!”
“而在云朝接壤的大唐淮北道,同样也驻扎着一支大军!”
“西伐战事那么激烈,这两支大唐兵马始终没被调走,朕的女婿为何如此做,他防的是什么事呢?”
“他防的就是有一天能立马用兵,当尔等害死百姓的时候立马杀人。”
“因此,朕规劝尔等,如果想要伸手贪腐,想要截流灾民的粮食,哼哼,先问问自己的脖子够不够硬,能不能抗住大唐兵马的刀。”
“言尽于此,勿谓言之不预也。”
赵构第两份圣旨,当天抄送几千份,动用庞大的百八里加急队伍,送到云朝境内所有的州府县衙。
百姓们感动的痛哭流涕,因为皇帝给他们找到了活路。
虽然皇帝没能力赈济他们,但是皇帝让他们去北方逃荒,并且,还给资助逃荒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