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前进就明白了。杨首席的意思,他的笔记,更好更实用一些。
定价直接涉及到印刷厂的利润和发展。想到那些工人,那些退休职工,那些医药费发票,刘前进觉得心沉甸甸的。
刘前进下了决心,他决定赌一把大的。他拍板定价,《状元笔记》定价48元,《状元字帖》定价18元。
做生意的,这个年代更看重8这个数字。刘前进决定殊死一搏、破釜沉舟。
4818,死发要发,死了也要发。
这个定价直接震晕了全场,比《汉英词典》就便宜一元。究竟是谁给的厂长勇气和底气呢。
难道是这个叫杨晓帆的,今年地区理科状元?
这个价位也超过了杨晓帆的设想。他内心觉得和《题海》一样定价40元就行,毕竟人家成本确实要高一些。
解决了定价的问题,并没有立刻轻松,出版数量也是一个难题。
如果说前者有关于利润,那么后者就涉及到成本。
试想一下,花了钱印多了,再卖不出去。不但成本收不回来,还要挤压仓库,这一正一反,损失可就大了。
刚才是大家不愿意说,现在则是不敢说了。这样的决策,成功了,不一定有奖。失败了,大概率要问责。
对此,刘前进也一时有点拿不定主意。
他本来是想先各印1万册。但是刚才一冲动,把价格定高了。现在对这个数量,又有点儿打怵。
但是印少了,成本会更高。他咬了咬牙,成败就在此一搏了。还是按原计划,各印制一万册。
刘前进大声说出了自己的决定,在场还是没有人表态。只有厂办秘书低着头,刷刷地作着会议纪要。
秘书在想,只要我如实认真记录了。以后调查问责,应该没我什么责任吧?
没错,在场的几乎没有几个人,看好印刷厂的这场豪赌。
除了刘前进厂长、张秀琴厂助,只有编辑室那个女编辑除外。
她家里是有高中生的,也是学理科。
她自己是做印刷编辑的,对高中教辅也非常关注,家里也准备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