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安直接来了个否认三连,这下把刘海中噎住了,组织好的语言的说不下去了。
陈平安也挺无语的,这四合院里还真没有秘密,阎家人真是大嘴巴,事儿还没办好呢,就往外说,就不怕他一气之下就反悔。
当然,陈平安不会反悔的,不是他言而有信,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事情恐怕不是空穴来风吧。”
“平安啊,你看是这么个事儿,我们家那个老三,光福,你俩关系不是挺好嘛。”
“他也没工作呢,你看要不给安排一下?”
刘海中自认为还是很有面子的,这四合院里,从前也就是他刘家过的最好。现在自己都开口了,总得给自己个面子吧?
可惜,他自视太高,他在陈平安这儿有啥面子啊。
“二大爷,这事儿我可办不了。”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职工代表、招待所所长而已。”
刘海中一下沉默了,这话说的可太气人了。
“您呀,就是管太多,那么多儿子,都放在身边干吗?”
“现在不都号召上山下乡的嘛,光福没工作,您让他锻炼去呀!”
这个时代已经开始上山下乡的活动了,但只是号召,去的都是一些主动的进步青年。
55年,在京进步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为首的60多名青年,主动去黑龙江萝北县开荒,垦荒1200亩,第二年生产力13.5万斤粮食和30玩公斤蔬菜,还盖起了宿舍和食堂。
随后,教员号召并学习这种模式,号召青年上山下乡,“自愿到条件艰苦的农村锻炼自己”。
上海青年去淮北开荒种粮、浙江青年开发新疆、广州青年开发海南,江苏和四川青年开发青海,拉开了上山下乡的序幕。
这时候的上山下乡,以农场模式为主,且知青都来自同一个地方,不仅解决了城市部分的就业压力,还锻炼了知青,提高了生产力。
而到了58年底的上山下乡,号召变成了动员,人数达到了高潮,也无法保证后勤,就从农场模式变成了“插队”模式。
插队就是到农村的生产队中去,和社员一样挣工分、分红分口粮。这和农场模式的兵团、干校相比,无需后勤保障,农民和田地就是保障。
“说的好听,去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