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河时期的夏天总是那么短暂,刚刚进入八月份,北方的气温就开始下降了。仿佛一夜之间,秋风萧瑟,细雨绵绵,京城的天空被阴云笼罩,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皇宫内,朱由检坐在龙椅上,眉头微皱地看着窗外的雨幕。他身上穿着一件厚实的羊毛衫,这是皇后特意让人送来的,保暖效果非常好。羊毛衫柔软而温暖,让朱由检感到一股舒适的暖意。
朱由检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有这么一位体贴入微的皇后。他知道,这件羊毛衫不仅是皇后对他的关心,更是她对整个国家的责任和担当。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每一份关怀都是如此珍贵。
雨丝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打湿了宫殿前的石板路,泛起一片片涟漪。朱由检静静地凝视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拿着手上的身份证,看来自己是想多了。
是的,当他听到工部说能做身份证之后,心中竟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他想象着这张身份证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当他拿到手时,却不禁感到有些失望。这所谓的身份证看起来并不起眼,甚至可以说是简陋。它就像是一本缩小版的奏折,但尺寸却比奏折小得多。
这本小册子的第一页记载着持有者的姓名、籍贯以及家庭人口情况。接下来的页面则是一片空白,仿佛是等待未来填写的空白篇章。这种设计让人联想到户口本,但又有所不同。朱由检看着手中的身份证,心中涌起一丝失落感。他原本期望能够看到更先进、更精致的证件,以显示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但现实却是如此简单而朴实。
不过,他也明白这已经是目前所能做到的最好程度了。毕竟,比起过去的路引来说,这样的身份证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进步。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它仍然代表了朝廷对于户籍管理的重视和努力。
“也行,至少进步了,不是吗?”朱由检自我安慰地想道。虽然对身份证的外观略有不满,但他还是决定将其交给王承恩,让他去内阁,让阁臣们推行这项制度。毕竟,重要的是实际效果而非形式。希望通过这一举措,能够更好地管理百姓,提高社会治理效率。
于此同时,西直门外水泥旁边,一片巨大的开阔地,已经开始动工,这里将修建近千栋新式住房,来缓解京师的住房压力,拆迁工作已经完成了,西直门外民居不多,后来水泥路修好了之后才陆陆续续的新建了一些房屋。在朱纯臣的银两攻势下,这些房屋的主人,纷纷把房子卖给了商会。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大明的第一批地产开始动工。
建筑局招募了数千劳工在这里干活,各种物资源源不断的从西山运过来。于是这里变成了最热闹的集市之一,因为修房子不同于修路,工地不会随时在走,这些工人也要吃饭,所以,各种卖早餐。午饭。甚至卖衣服,皮鞋的,都来到这里支个摊。西直门外的空地上,渐渐形成了一个集市,老百姓称它为西市。
海外 稻米的上市,也让京师的米价瞬间从二十两降到了五两。就不再降,价格还是要比最开始要贵。因为户部出售的稻米就是五两,一直如此,所以价格跌不下去,也涨不上来。包括从南方来的新米。这让南方的大地主受不了了,不是说好了二十两银子一石吗?骗子,都是骗子,都是骗子。
正在东暖阁里看雨的朱由检,听到王承恩的奏报,“皇爷,兵部转来吕大器的折子,还望皇爷瞧一眼。”
“拿过来吧”
王承恩恭敬的把折子递到了朱由检的手上,朱由检打开仔细的看了看,然后哈哈的笑了起来。“不错,郑森不错,但是朕也不能白要郑家的船,传旨加封郑芝龙为一等男爵。让吕大器付银子给郑芝龙。”
“皇爷,为什么加封郑芝龙,而不是加封郑森啊。”
“郑森还小,让他多历练历练吧,就把这次功劳加到他爹身上吧。让人给郑芝龙说清楚。顺便告诉吕大器,让他尽快扫平躲在海上的倭寇。”
“奴婢遵旨。”
这时外面小黄门来报,说兵部尚书杨嗣昌求见。
“哦,让他进来,”
杨嗣昌快步的走进东暖阁,身上的衣服都被雨水打湿了,朱由检连忙让小太监拿来干布,让杨嗣昌擦一擦。杨嗣昌伸手拒绝了,连忙从袖子里掏出一个折子说道:“陛下,山东威海卫来报,说是建奴进犯。”正要接折子的王承恩也愣了一下。建奴不是在辽东,怎么跑山东去了?连忙接过折子递到了朱由检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