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赏既毕,刘昊再次开口,声音中多了一份凝重:“赏功已毕,当议抚定。江东新下,荆扬初附,益州未平,百废待兴。朕意已决,当与民更始,颁行新政,以固国本。”
“其一,减免赋税。荆、扬、豫、徐等历经战火之州郡,免今年田租、算赋,其他州郡减三成。令各州郡开仓赈济孤寡,抚恤阵亡将士家属。”
“其二,整顿吏治。命御史台、吏部严查各地官吏,贪腐无能、欺压百姓者,立黜!选拔清正干练之士,充任郡县,尤重荆、扬之地。”
“其三,广开屯田。利用无主荒地、军屯旧制,招募流民、安置降卒,大兴屯田。推广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务使仓廪充实。”
“其四,兴修水利。工部即刻勘测各州,尤其是黄河、淮河、长江水患频发之处,拟定疏浚方案,由国家出资,以工代赈,根除水患,便利灌溉。”
“其五,鼓励工商。降低关市之税,规范商贾行为。命糜竺、甄逸统筹,利用新辟之水泥路、水运,畅通南北货殖。广陵、吴郡之船厂继续扩建,所造海船,不仅为军用,亦可用于海外贸易,扬汉威于远域。”
“其六,兴教化,倡文治。于洛阳设太学,各州郡复立官学,选拔寒门俊才入学。命蔡邕、卢植等大儒,整理典籍,编纂史书。待天下大定,当开科取士,使野无遗贤!”
一条条政令,从刘昊口中清晰吐出,不再是单纯的军事征服,而是着眼于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
这些政策,有些已在北方试行,效果显着,如今将推行于全国。
殿内众臣,无论是跟随刘昊已久的戏志才、郭嘉,还是杨彪、王允等老臣,亦或是新附的能吏,都听得心潮起伏。
他们明白,这位年轻的天子,志在开创的,绝非仅仅是一个统一的王朝,更是一个与前汉迥异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