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搅动风雨

“何人?”朱肃问道。

“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人,黄淮黄宗豫。”黄观道。

“黄淮?”朱肃一怔,旋即露出了然的神色。

“殿下……莫非听说过此人?”黄观有些讶异的问道。他这位本家声名不显,且一直在家乡精研学业,还没有进入国子监。他也是阴错阳差,在上一次回返故国的时候,认识了这样一位少年干才。

也正是因此,他才会举荐黄淮来参与朱肃的安南大计。黄淮少年老成,熟读经史子集,有经世之志,见识迥异同辈。偏偏又声名不显,最是合适不过。

难道自己在身毒的这几年,黄淮黄宗豫已经声名鹊起,乃至于周王殿下都听说了他的才名?

这可不妙,若是已经有了名声,难保安南人不会查出。那么,就无法完成潜入安南的重任了。

“……嗯?噢,倒是并未听说。”看到黄观惊愕的神情,朱肃忙答道。黄观舒了口气,黄淮还未声名鹊起便好。于是继续道:“殿下,这位黄淮黄宗豫,虽声名不显,然其胸中,有经世之才干。”

“且其知变通、有大志,定能襄助殿下完成大业。”

黄淮黄宗豫,历史上,是洪武三十年进士,任官期间通达治体,多所献替,永乐年间任职内阁,掌制诰之大权,亦曾担任内阁首辅之职。

论才干,此人不下于解缙,论处世,更是历经数朝,一直活到了八十三岁,在正统年间寿终正寝。

这样一个曾经经过历史验证的,智商情商皆在线的人才,或许真能担任好潜伏安南朝堂、搅动风雨的重担。

“尚宾的眼光,本王是相信的。”朱肃决定尝试黄观所献的计策。此行安南,与其他几次大有不同。其他几次,无论是在辽东,还是在倭国,都是让自己武斗。

而如今在安南,却是要文斗。武斗靠的是兵力和装备,而文斗,没有人才襄助,没有人给自己摇旗呐喊,可没法成事。

似黄淮这种帮手,自然多多益善。

二人商定了由黄观归国,去为朱肃征辟黄淮来到此处。随后二人又就安南局势聊了许多,黄观突然问道:“既要征辟黄淮,则需告知他要到何处去寻殿下。”

“只是不知,此间地名为何?”

这租界倒是未曾取名,黄淮又无官身,想来只能由他自己设法前来。只是这里还没有名字,若是想来,确实需要多耗费一番功夫。

如今租界已经渐渐建城,也该取个响亮的名字了。朱肃想了一想,遂道:“既如此,”

“便将此地称之为‘武曲’罢。”

……

此地在后世名为海防,取自沿海设防之意。但在唐代,他却有一个更加据有意境的名字。

大唐安南都护府,隶静安节度使,武曲郡。

毫无疑问,这里也是曾经的大唐故土。

但时移境迁,如今的这里却只是“租界”,并不属于华夏所有。但朱肃相信,这座“武曲港”,总有一天,定会恢复成它本该有的名字。

闻听大明的周王朱肃,带了几名黎氏的子弟回返这个名为“武曲”的租界后,安南的诸多士族们,也都开始将自家的子弟送到了武曲港来,想要近水楼台,最先聆听朱肃的教诲。

这個时代大明对安南的影响力,还是十分深远的。不止是大明的商品被奉为一等,大明的学问,向来亦是被他们趋之若鹜。

新学开创者之一、大明的周王殿下来他们安南传法,若是有士族没有好生听闻,日后比起其他士族来,甚至要矮上一头。

自然,也有人是看朱肃年纪轻轻,打着驳斥朱肃、甚至是驳斥新学的打算来的。这些人中,既有人是打着这位周王殿下或许名副其实,若是将其驳倒,就能够扬名立万的心思。

亦或者,是猜出了黎氏欲图以新学掀起安南朝廷党争,再以党争排除异己……故而,想要通过“击败”新学,来挫败黎季犛的阴谋。

不过,新学的理论基础,已经在刘伯温、宋濂等大明大儒的呕心沥血之下,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