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0年初夏,一场战斗在和县县城东北三公里处的旷野上展开。原本,陈县令计划半个月后派遣官军前往小黄洲清剿匪患,意在借此机会与县内几户豪门大户周旋一番,趁机谋取私利。然而,小黄洲的“贼众”却提前行动,他们竟敢离岛侵扰,对地方绅士“施以暴行”,这一举动大大出乎了陈县令的预料。
起初,陈县令对下属的报告半信半疑,认为不过是夸大其词。但随着县城内流言四起,他不得不正视这股“贼势”的猖獗。心中虽暗自窃喜大户们的慌乱,却也意识到事情已经很严重了,开始准备对“贼众”的打击。然而,当得知苏星云领导的“贼众”已聚众数千时,陈县令心急如焚,立即下令关闭城门,加强防守,并紧急催促驻守县城的巴尔特将军出兵援助。
巴尔特同样感到惶恐不安,他深知若县城失守,自己也将难逃其咎。然而,由于情报不明,双方均有所顾忌,导致行动一再拖延。直到探子回报,得知小黄洲“贼众”实则仅百人,其余多为乌合之众,陈县令这才决定放出官军剿匪的消息,企图以声势吓退“贼众”。
此时,按原计划东拼西凑的官军终于登场,由张千户率领。张千户麾下的士兵多来自江南各地的新附军驻军点,虽以汉人为主,但军官中却不乏蒙古人和色目人。由于种族与文化的差异,张千户在指挥上常感力不从心。不过,更加不幸的是,他们刚出城不久便遭遇了“贼众”。
此时苏星云正观察着对面那支队伍,只见人群拥挤,以步兵为主,夹杂着十名骑乘高大马匹的将领,但那圆润的体态与华贵的装扮,显然并非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猛将。这与数月前将他逼入绝境的精锐骑兵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苏星云不禁暗自松了口气。
他迅速调整心态,高声下令:“两列纵队,准备迎敌!”护村队成员闻言,迅速而有序地排列成两列,形成了一条长达百米的一字长蛇阵,长矛如林,直指前方官兵。苏星云这样布置,是为了两列纵队能有效对抗步兵冲击,而三列则专门为了抵御骑兵。
对面官兵见状,显然意识到遇到了正主。张千户,这位读过几本书、略通兵法的千户长,轻蔑一笑:“这群乌合之众,竟也学人列阵,只是学得四不像,队伍松散,兵器短小,看来小黄洲的统帅也不过是个纸上谈兵的秀才罢了,可笑至极。”旁边一位蒙古将领附和道:“待我率部冲锋,一个回合便能将他们击溃。”
张千户点头应允,随即下令:“全军听令,待会儿我们一同冲锋,以雷霆万钧之势,将他们彻底压垮!”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官兵们开始调整阵型,准备发起攻击,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一场恶战即将爆发。
苏星云望着敌军逐渐逼近的身影,果断下达了指令:“全员立即装填弹药!”护村队员们迅速响应,他们以机械般的精准与熟练,完成了这一无数次在训练动作。
“第一排,蹲下,调整准星,锁定目标!”苏星云的声音穿透战场的喧嚣。紧接着,他加重语气,补充了一句警告:“记住,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开枪,违者严惩不贷!”这一百名战士,历经与土匪的生死搏斗,心理素质异常坚韧,他们严格遵守命令,无一人擅自行动。
随着敌军前锋距离护村队仅剩五十米,这个距离在火枪的有效射程内堪称致命。苏星云紧盯着这一幕,随后他大吼一声:“开火!”
瞬间,旷野上回荡起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五十支火枪仿佛五十条愤怒的火龙,同时喷射出炽烈的火焰与滚滚白烟,形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这是该时空历史上首次人类战场上的大规模齐射,标志着火器时代的新篇。
五十颗铅弹以每秒约300米的速度呼啸而出,它们在空中划出一道道致命的轨迹,旋转着、加速着,仅用时0.16秒便穿透了敌军的身体。这些铅弹在人体内如同狂暴的风暴,翻滚、搅动,利用其巨大的动能将骨骼击碎,肌肉撕裂,释放出毁灭性的力量,留下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口和飞溅的血肉。
敌军在这一轮突如其来的火力打击下瞬间崩溃,最前线的三十余名士兵如同被飓风卷起的稻草人,纷纷倒下,哀嚎声、惨叫声交织成一片。剩余的敌人被这前所未有的声光效果吓得魂飞魄散,他们停下脚步,有的惊恐万分,有的茫然无措,面对这未知的死亡威胁,人性中的恐惧与无助被无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