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情况已经很明朗了,本相也不用过多思考。”
杨重楼笑了笑,笑的很轻松,
虽然他说的淡然,但大伙都注意到了,大都督的气色很差。
右相的意思言简意赅,
从广宗去中原,最近的一条路,
当然就是走清河郡,过魏州郡徒门渡,进入河南。
可眼下五龙山被赵军占据,赵帝有一万多精锐骑兵,还有沧州阻击线的兵马,应该很快会跟上。
虽说赵军只有四五万,梁军看上去还有二十八九万人。
但此一时,彼一时。
赵军气势正旺,后续兵马源源不断,还有大营依托,
梁军敢去五龙山,肯定不是对手。
如此情况下,突围的路线只有两条,
走东南,过信都郡,从平原郡过河,进入齐地。
走西南,从魏州郡擦边过去,到汲县渡口,怎么来怎么回,抵达阳城郡。
可这两条路都有困难。
东南不好走,因为那里水网密布,泽地众多,大军行进必然缓慢。
同样的,西南就更不好走了。
这边虽然大路朝天,土地平旷,行军速度快。
但梁军快,赵军也快啊。
骑兵一路尾随,要多难有多难。
更何况赵国军神既然来了五龙山,
那这条路,必然是有后手的。
“本相的意思,是出其不意,往东南走。”
杨重楼冷视众将,他的声音很平淡,却也很坚定,
“咱们先要假意向西,随后猛然在广宗前方十五里处拐弯,从东南撤退。”
“慢着。郭某有话要说。”
在萧雄信、王君汉、卓庸、候俊……等等,梁军大将的注目之下,
右神军统领郭孝恪,目光炯炯,身躯凛凛,大步向前,拱手道,
“大都督,往东南走,臣认为大大的不妥!”
质疑大都督?!
杨重楼在梁军眼里,即使此刻被周云占了上风,
但大伙依旧认为,他是唯一能对抗赵帝的人。
之所以打成这样,全特么是萧启鸿、安公公干的好事。
既然大都督说了是东南,
那即使卓庸、侯俊这些人皆认为有些不安,但也都认同了杨重楼。
此时,郭孝恪的做法,
那就是在质疑一个兵家神谋的实力。
“哦!郭将军说说理由。”杨重楼目光幽寒,耐心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