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 集 赶集寻商机(三)

所以有条件的吃猪油,没条件的吃自己榨的油。

苏家就属于没条件的。

苏家吃的最多的就是棉籽油,刘庆华吃的最多的也是棉籽油。

苏妍还记得前世每次闻到棉籽油加热后,灶房里总是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青涩气,让她闻了总觉得不舒服,饭也吃的很少,一年到头吃不到一点油水的肠胃,到过年时稍微吃点油腥就恶心的想吐。

没少被苏白氏嘲讽天生就是个赔钱货的命,没福气,也沾不得一点贵气。

……

年后办完苏长河和苏爱霞的婚事,苏长江那边的幺蛾子也将要闹起来了。

刘庆华如果坚持留在苏家,她只能努力学习,争取再跳级,早一年跳到县城上高中,把学业的年限尽量压短,早日毕业早日接刘庆华出来。

如果刘庆华不愿意留在苏家,母女两个就要彻底离开苏家,这对还在上初一年龄刚满十岁的苏妍来说,最好能在乡里找个能持续赚钱的行当,能持续供应她和刘庆华今后的生活。

虽然她们现在已经存了一笔巨款,省着点用,也能保持母女两个初中三年的一切开销,但是能多赚点钱,谁愿意紧巴巴地数着日益减少的票子过呢?

……

又逛了一圈,小小的集市很快也就逛完了,苏妍对乡里的经济情况也有了个大体的了解。

贫穷,落后,原始……没有任何消费能力,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纯农村经济的自给自足和初级农产品、畜牧产品的交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有任何高附加值产品的资源和生产能力,也没有庞大的消费市场。

就是售卖些针头线脑、日常零用产品的的百货杂货,一个月辛辛苦苦赚的钱还没她一天倒腾干蚂蟥的利润高。

因为乡里的老百姓实在没有钱,没有资金就没有消费能力,开饭店、开商铺、卖衣服……在这里都行不通……

以农民为消费主体的乡村市场,老百姓手里没钱,任何销售手段在这里都毫无施展空间。

除非能带动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老百姓手里有钱了,经济活跃起来了,消费能力自然就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