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招人

4月7日,以江雨时为首的8名招募者,加上6名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起乘火车前往各地学校,提前招收毕业生。

在王致远看来,这就是降维打击,专业人士主动出击,收获肯定不菲,王致远只需静候佳音。

……

县里的干部培训学校已经开始建设了,冯素民带着一批学徒在工地边干边学,这些年轻的小伙子,都是自带干粮来当学徒,期望学个一技之长。

冯素民对大家从不隐瞒,只要想学就教导,从开始的十几号学徒,到现在180人的学徒队伍,人数还在进一步扩大,建筑手艺入门门槛低,大家都能学到点本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致远后期准备成立通和县建筑公司,也是属于国企,专业搞建筑,这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行业,需要的工人也多,可以解决一大批工作岗位,学校就是一个试点。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家家都有工人,大家都是工人阶级。

#看了一下评论,说一下:

1、北方是可以种植水稻的,50年代有些地方可以种,但确实是以玉米、小麦为主,水稻不是主流。但是玉米、小麦当时产量低,北方那时人均4亩地以上,勉强可以吃饱肚子。

通和县有水利条件,秋季主要种植晚稻,所以聚集的人也多,人均土地只有2.5亩,按地图现在那一块全是种植的水稻。

2、有人说解放后吃不饱,写得太假,这个是看时期的,统销统购之前,大家粮食还是够吃的,每年粮食产量还有富余,可以出售。不信的可以自己算一下,成年人一年800斤左右原粮就可以吃饱。后面也会写到其他原因,年代也是分时期的。

3、钢铁产量这个是可以达到的,现在一天时间一炉铁水就几千吨,一个县产钢几百万吨都是很轻松。当时的高炉技术不成熟,我看58年人民日报上介绍的高炉,还是很落后的,通和一年十万吨钢,铁水一天才400吨左右,需要高炉空间才几百个立方,真的很小。

4、调查一下看书的群体是年轻人多还是中老年多?准备建个书友群,不知道是Q群还是V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