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看着行驶的拖拉机,口里说道:“好东西呀,这可真是好东西,等会带我去你们工厂看一下。”
“没问题,就在这边不远的地方。”
通和县的工厂都在县城外面,但是一个县城才5万多人,现在房子都是小高楼,整体占地并不大,从县城中心到工厂里面走路也不会超过一个小时。
经过小麦种植区时,韦老师说道:“要是这小麦有大棚蔬菜那样高的产量就好了,那我们的粮食就完全充足了。”
王致远摇摇头说:“那就是个世纪难题了,目前我们这边小麦施肥、用了杀虫药之后,产量最高不会超过270斤,通和县现在亩产稳定到了240斤。
我们地区现在有位农业专家带人到海南去培育良种去了,据他实验,小麦目前的产量260多斤已经是最高的了,除非用新的种子,不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玉米各地种植还没有触摸到上限,不过我们有实验数据,450斤左右就不会增长了,水稻是628斤,再后面无论是改变土壤质量、肥料施用、灌溉、农药等都没有太大的提升。
所以我们现在就想着从种子开始改变,看看能不能培育出高产的种子。
就跟邵荣华场长一样,要是能培育出高产的种子,保证肥料、土壤的情况下,产量自然就可以提高了。”
“你们通过了实践,就确定了新的问题,现在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是很好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老师说:“你们这粮食产量这么高?”
王致远高兴的说:“肥料施得比较多,产量自然就有些提升。”
“你这可不是一些,这都翻倍了。”
接下来王致远给两位老师介绍起了通和农场种植的状况,大头还是种植油料作物,其次是高产的薯类,后面是蔬菜,再是主粮,最后是一些果树。
这边种植的果树主要是为了培育新品种,这方面邵荣华是专业的,他主要工作地点也就是在这边。
在农场看了一个多小时,这边现在应该算是高标准农田了,韦老师问道:“这边机械化程度怎么样?”
前面张秀丽回答说:“我们农场有拖拉机30辆,三轮车15辆,现在都是用机器来耕地。三轮车主要是用来每天早晚运输蔬菜,拖拉机忙时耕地,闲时租给建筑公司运货物。我们目前的工作比以前要轻松很多,目前就收割这一块忙不过来。
不过收割时,地委和县里会组织干部过来帮忙,农场种地比我老家轻松多了。”
王致远也说道:“农场基本是实现了半机械化,这个地方也是我们的试点,这边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多,有什么新机器都可以到这边来试验,查漏补缺。”
“不要慌,慢慢来,机械化是一个长期工作,你看你们农场,都是一块块大田,这就很方便机械化嘛。”
“是的,我们以后机械化后,搞大协同作战,平均一个人种个上百亩地,到时候农民的日子也好过起来了。”
韦老师笑着说:“这是我们的目标,农村只有机械化后才能发展得更好。” 六分半堂
张秀丽问道:“首长,那不要那么多人种地了,人都干什么去啊?”
王致远又将当初跟韦老师说的话说了一遍,张秀丽等人一时间幻想了起来。
王老师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就是工业化的问题了,在这点上导师早就说过了,工业较发达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
我们现在落后了,未来还是可以迎头赶上的,这个时间不会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