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乐弦要码一百七十万字左右。
而按照周树的说法,世界文学榜不久就要发布。
这‘不久’基本上在五六个月左右。
而新书出炉,这作品的发酵和影响力传播也要时间。
这两部世界级作品给它两个月时间不过分吧。
也就是说,留给乐弦码字的时间也就三到四个月了。
也就是说,乐弦一天要码两万字左右。
想到这,乐弦不禁有些头疼,以往悠闲的时间一去不复返了啊。
稍稍摇头,乐弦立马进入了战斗状态,打开码字软件,在书名处敲下了《水浒传》三个大字。
随后,在‘哒哒哒’的键盘敲击声中,《水浒传》第一回的内容缓缓浮现。
小主,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哀殿,受百官朝贺。但见:
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篮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吞珠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舆;凤羽扇开,白王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当有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伤损军民甚多。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
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诏: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
不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
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
只能说不愧是华夏四大名着之一,这开头第一段描写让乐弦自己的眼前都出现了宋仁宗早朝的场景。
‘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簪朱履聚丹墀’……
这一个个场景足以让任何一个人的脑海中浮现出古代皇帝早朝时是什么样的场景。
要知道,这个世界的文化缺失的可是很严重的,对于古代官员需要上早朝这个事情都还是近几年考古考出来的,至于早朝到底是什么样的谁也没有一个概念。
而现在,这个概念有了。
只要《水浒传》出现,以后大家只要一提起早朝,那么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就是这个画面。
想到这,乐弦有些感到意外之喜,或许《水浒传》的地位会比前世更加辉煌也说不定呢。
这个念头仅仅是一闪而过,随后乐弦便继续开始了码字生活。
【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
短短几章,水浒传中108条好汉就已经出现了两位。
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
一边抄着脑海中的《水浒传》,乐弦也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前世不少人对《水浒传》的评价。
虽然是华夏四大名着之一,但是《水浒传》的叙事布局却让不少人诟病。
《水浒传》的叙事布局,给人总的印象是一个乱。
它既无《红楼梦》贾府那样井然的空间格局;也缺少类似《西游记》的行旅主线;甚至连《三国演义》一分三、三合一那种相对松散的结构性叙述秩序也不具备。
当然,梁山泊是个聚焦点,可叙述展开之时,它几乎是空寨一座,待到一百余好汉先后上得梁山,故事就戛然而止了。
群豪上梁山如谷壑奔竞,众流归海,固然有迹可寻,但就各叙述单元而言,甚难找出其间的内在脉理。
而在乐弦看来,《水浒传》由单篇故事组成,缺乏“有机的结构”,即使肢解成独立的中短篇小说,也不会有“割裂之感”。
全书以个人为线索的零散故事和梁山聚义大规模活动之间有着结构性关联。
如果把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人的故事称作“局部”、“小情节”、“横向结构”、“折扇式的列传单元”,把梁山聚义称作“整体”、“大情节”、“纵向结构”、“群体性的战役板块”,那么两者前后呼应、相得益彰……
反正各有各的道理,乐弦甩了甩脑袋,不再多想。
作为一本作品,有争议并不是一件单纯的坏事。
只要不是根本性的问题,那么两方或者多方的争议只会让大家对作品的了解更加深刻,对作品的传播更加的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