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最后一幅

通过对嫔妃的生活的描绘,表达出她们寂寞空虚、百般无聊、别有忧愁暗恨生的心情。”

“而这《宫乐图》其实就是晚唐宫廷的一场音乐茶会。

如果说之前的仕女画描绘了唐代贵族女性的平素日常,那么《宫乐图》中的茶宴场景,可理解为后宫嫔妃间的娱乐社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幅画中共出现了女眷12人,除两侍女站立外,嫔妃环方形桌而坐,她们分别饮茶、舀茶、取茶点、摇扇、弄笙、调琴、弹琵琶、端茶碗。

两侍女一个伺立于案边,另一正吹排笙。桌中间放一大盆,带提耳,高圈足置长柄勺,盆两边为六曲葵口带中架器皿,有五个海棠形漆盒分散于桌面。桌下一小狗安详地卧着,睁眼前视。

可以通过画中人物的脸型,身形、化妆、服饰,以及使用乐器和茶具等元素确定我画的朝代是唐朝。

画中人物的发式多样,有的将发髯梳向一侧,是为“坠马髻”,有的把发髻向两边梳开,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则头戴“花冠”,都符合唐代女性的装束。

坠马髻是将头发拢结在头顶或头侧或前额与脑后,扎束后挽结成椎,用簪或者钗贯住,可盘卷成一椎、二椎,至三椎,使之耸竖于头顶或两侧。

梁翼之妻孙寿将结椎置于头侧,并使其下坠,称为坠马髻,亦称梁氏新妆,风行一时。

双环垂髻是将发分为两部分,存头的两侧各盘成上卷下垂环。

据传这种发式在战国时已有,一般未婚女子或宫女、侍婢、童仆多梳此发髻,唐代还把它视为未婚女子的标志,在盛唐时最为流行。

花冠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唐代花冠如一顶帽子套在头上,直到发际。

为了使发髻更加光彩夺目,有的用金银珠翠制成多种花鸟、簪钗、梳篦插在髻上。

有的喜用罗、绢、金、玉、玳瑁制成桃、杏、荷、菊、梅等花卉固定在髻上。

有的冠上插花,用漆纱、金、银、玉制成高冠,冠插白角长梳,左右两侧插花,把一年四季名花同时嵌在冠上,称之为“一年景”。

《宫乐图》更直观再现了后宫嫔妃间斗茶饮茶,举办茶宴的场景。

画幅右侧中间一名女子手执长柄茶杓,正在将茶汤分入茶盏里,身旁的那名宫女手持茶盏,正在将茶碗送入口中。

对面的一名宫女则正在细啜茶汤,侍女在她身后轻轻扶背。

《宫乐图》中饮茶的茶碗,口大而平,更像是吃饭的碗,也称茶瓯。

在唐代茶具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唐人非常讲究茶瓯的制作,已经开始欣赏茶汤的色彩之美。

茶碗以南方越窑的青瓷和北方邢窑的白瓷最为有名。

陆羽煎茶法是唐代影响范围最广的一种饮茶方法,包括煎水、碾茶、投茶和品茶四道主要工序。

唐人煮荼时会加入各种佐料,与茶共煮。

陆羽在《茶经》中提到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饮茶方法,即:“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属,煮之百沸。”

他还主张煮茶时加以少量的盐以提味……”

乐弦滔滔不绝的说着画中隐藏的各种小细节,其中的蕴含的消息更是多的惊人。

现场的画家脑子早就已经嗡嗡叫了,完全跟不上乐弦的讲解节奏。

什么情况?不是在说画吗?怎么一下子扯到唐朝喝茶去了?

现场画家是放在心中暗暗疑惑,直播间的观众却是早就已经按耐不住了。

“这……乐神说的真的假的啊。”

“这么复杂的泡茶流程,还要加这么多调教,这能吃吗?”

“没听乐神说吗,这不叫泡茶,叫煮茶。”

“一听就很黑暗料理。”

“你们说,有没有可能这就是古代版的奶茶呢?”

“这……还真有可能。”

“乐神说的头头是道,有板有眼,我估计很大可能是真的。”

“同意,不过我只好奇乐神哪里知道的这么多唐朝的历史。”

“我也好奇。”

“不只是唐朝的,你们别忘了,乐神还写了一本三国演义,他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更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