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宋代的时候,当时夔州路官府在距离此山以东五十里的地方设置了一处官驿,设置官驿就要开拓新的官道路线,当初的驿卒们在某个刮风下雨的天气路过了此山勘测路线,白天很昏暗,狂风呼啸,云雾缭绕,驿卒们在山下突然听到空中有音乐声,仿佛有人在天际奏乐,等到云开雾散,他们见到有棺木被摆放在山悬高处的洞穴里。
那地方非常陡峭,没人能上去,驿卒们怀疑是天上的仙人死去后把蜕骨送到这儿来,那些音乐是仙官们送葬的礼乐,而棺材里是仙人的尸体,于是那地方就叫“音山”,也叫“圣棺山”,那处洞穴被称为“仙棺洞”。
音山周边山多路陡,并不适合开辟官路,驿卒们便没有再来此处,也怕惊动了仙人遗骸,但这个故事流传了出去,不时总有有些周边的村民过来看热闹,但音乐声再也没有出现过,那处山洞和棺材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得以见到。
三年之后的一个春天,有附近的村民上山采药时见到原来的棺材旁边又放了一口棺材,而且他看到天空上有车辆马匹、旌旗幢幡以及大批人马仪仗,从天上腾云来到这里,他说“那些天上的人”在这里演奏了一番盛大的乐曲,走了之后,音乐的余声还回响在天际,那不是世间的音乐。
于是音山的名号又响彻了起来,当时夔州路的新任转运使,叫何旻,他对音山的故事和棺材很有兴趣,于是亲自来山下查看,他们运气很好,那天也真的看到了仙棺洞,何旻找了一名特别擅长攀缘爬山的军士,尝试着登上仙棺洞,
军士也真的爬了上去,但在途中遇到了意外,差点跌落山崖,幸亏挂在树上捡回来一条命。
军士回来禀告说,他在洞穴中见到了两座一模一样的红木棺材,棺材盖上都没有钉上钉子,可以打开看,里面的尸骨是青碧色的,葬具都是很古老的形制,惟有一把小剪刀,腰很细,利刃修长,跟人间用的剪刀一样,棺材的侧面上写了一行小字,写着“左丘伯之友囚于此棺”。
当军士正要把剪刀带下来,忽然间,就在崖壁处响起一道霹雳,一条大蛇窜出来,在旁边扭动身形!军士给吓了一跳,剪刀也滑落了下来,自己从洞口跌了出去,至于另一座棺材他没来得及查看过。
那个军士去过仙棺洞后第二天就生了大病,从此开始疯魔了起来,半年就死了,而那处仙棺洞再也没有人见过,这座山在当地的名声也就愈发邪乎了,音山的名字也就慢慢变成了囚音山。”
苏唐补充道:
“这个故事倒是稀疏平常,但说不定和秘境有些关系,另外我在当地的资料中查到了左丘伯这个人,这个人也不简单,是唐代时播州一带有名的琴师和修道者,传说他创造出来不属于人间的音乐,于是被天庭看中飞升仙界做了仙官。”